典型病例痔瘡術前做腸鏡,查出了大腸癌。58歲的王師傅一直有痔瘡的老毛病,平時經常便血。最近便血更嚴重了,王師傅終於拖不下去了,來到瀋陽市肛腸醫院想做痔瘡手術。就在手術的前一天,醫生給王師傅安排了腸鏡檢查,腸鏡插入肛門10釐米,發現了潰瘍型的紫紅色腫塊,經取病理證實,竟是直腸癌!
這個診斷結果出乎王師傅和家人的預料。其實,對肛腸科醫生來說,像王師傅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誤以為是痔瘡,對便血等症狀不夠重視,導致大腸癌瞞天過海,甚至一經發現就是晚期。
瀋陽市肛腸醫院主任醫師康立強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的大量攝入,大腸癌的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如果發現便血等症狀,一定要做個腸鏡明確診斷。
1、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瘡
出現便血的症狀不一定都是痔瘡,痔瘡便血時血色鮮紅,為手紙染血,便後滴血或噴射樣出血;大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粉紅色、暗紅色。
痔瘡和痢疾腸炎引起的便血有時與大腸腫瘤引起的便血不容易鑑別,應通過大腸鏡檢查等方法明確診斷。尚有部分病例因為口脣、頰粘膜、手指、手掌、足趾出現黑色或棕黑色斑片,患者往往去口腔科、面板科就診,經醫生建議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胃腸道息肉,此病稱為黑色素斑-胃腸多發性息肉綜合徵。
2、高危人群應早做腸鏡
大腸腺瘤樣息肉是重要的癌前期病變,大多無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多患者往往是因各種原因做腸鏡檢查時,意外查出的。
腸息肉可發生於各類人群,從嬰幼兒到老人都可患大腸息肉。下列人群更易患大腸息肉――有大腸癌、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群,遺傳是大腸息肉發病的重要因素,臨床工作中可以見到一個家庭中的多個成員同時患大腸息肉;長期食用油炸、燻烤類食物者;長期生活在息肉多發地區,如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等;長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及低纖維素等飲食,嗜好油炸食物;年齡大於50歲,有相關疾病,如結腸炎等。建議上述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
3、切除息肉需病理確診
息肉如果已經形成,就要及時切除。只要及時地切掉息肉,大腸癌的發病率能降低70%-90%。結腸腺瘤性息肉並非小病,是公認的癌前期病變,極易發生癌,尤其是那種體積較大、寬基無蒂的息肉,癌的可能非常大。
部分距離肛門較近的大腸息肉可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這時來醫院就診,醫生可以直接觀察到息肉的大小形態,發現大腸息肉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多發性息肉,電子大腸鏡檢查不僅可直視下觀察大腸粘膜的微細病變,而且可通過組織活檢確定病變的性質,因此是發現和確診大腸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電子大腸鏡檢查發現的息肉可以做活組織檢查,以瞭解息肉的性質、型別以及有無癌變等。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鉗取送檢的標本大小有限,鉗取活檢處病變並不能完全代表病變的全貌,活檢處無癌變亦不能肯定腺瘤他處無癌變。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無癌變往往需切除整個腫瘤,仔細地切片檢查後方能肯定。
4、鏡下切除免剖腹之苦
目前,隨著大腸內鏡治療技術的不斷髮展,內鏡下摘除大腸息肉已經開展的相當普遍和成熟,大部分大腸息肉可在大腸內鏡下切除,免除剖腹之苦,與開腹手術有相同的治療效果,並且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快,治療費用低。
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等,可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如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適用於有蒂較大的息肉;熱活檢鉗除法主要用於單發小息肉;黏膜切除法主要用於無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分塊、分期摘除法適用於較大息肉。如果息肉數量較多,若無法一次全部切除,則要求患者定期進行分次電切治療。內鏡下無法切除者則需施行外科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