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熬中藥時選擇合適的器具
熬中藥的器具一般用瓦罐、砂鍋最好,也可以用搪瓷、不鏽鋼器具,但一定不能用鋁器、銅器、鐵器,因為金屬在高溫下易與藥物產生反應,不但影響藥物療效,甚至中間產生的物質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一般都是有蓋的陶罐,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二、步驟及方法
1、浸泡
把藥物倒入藥鍋內攤平,然後加冷水至浸滿藥物,浸泡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熬藥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浸泡時間不宜過久,特別在夏季,以免引起藥物酶解。
2、洗藥
有些人買回中藥有洗的習慣。但用水先洗可使藥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類藥材流失,如龍骨、牡蠣、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區域性藥材輔料流失。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添加了蜜、醋、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都是易溶於水的,若先用水洗,也會導致區域性輔料損失。如土大,煎好倒出藥湯,澄清一會,雜質就積澱了。所以,熬之前沒有必要再洗一遍。
3、先煎
指入湯劑的一些藥物需在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如有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 15 分鐘後,再將其他藥物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蠣等。對某些有毒藥物,為降低毒性,亦應先煎或久煎。如附子、烏頭、黑醜等。
4、後下
有些藥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藥煎煮以後,停火前的5~10分鐘時再將其納入,煎沸5~10分鐘即可。如氣味芳香的藥物薄荷、木通、藿香、砂仁、鉤藤、豆蔻、杏仁等,內含揮發油,煎煮過久,則因有效成分揮發而失效。又如大黃後下,可使其瀉下作用更強。
5、包煎
即將藥物包括於原色稀棉布布袋中進行煎煮。具體有:花粉、細小種子及細粉類藥物應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黃、葶藶子、滑石粉等;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藥物應包煎,因其易粘鍋糊化、焦化,如車前子等;絨毛類藥物應包煎,因其難於濾淨,混入藥液則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6、烊化
將膠類藥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藥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藥液中和勻內服。烊化可不使膠類藥物黏附於其他藥物或藥罐上,以免燒焦。如阿膠、龜板膠等。
7、沖服
指某些藥物不宜人煎,需研粉沖服,以及某些稀有、貴重藥品亦應研未沖服或某些液態藥物應沖服。如三七粉等
8、加熱
一般在藥物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後宜改為小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疾病的中藥也可在煮沸後不改火的大小,繼續用大火熬五分鐘左右。
9、熬藥時間
應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而定。一般來講,開始時以沸騰計時需三十分鐘,一般藥物第一煎 20- 30 分鐘,第二煎 15- 25 分鐘;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藥物第一煎 40- 60 分鐘,第二煎 30 分鐘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鬆、芳香的藥物第一煎 6- 15 分鐘,第二煎 5- 10 分鐘。有些藥需先熬半小時,後下藥應在最後十分鐘放入入鍋。煮的差不多了,用小火持續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10、濾取藥液
藥液煎取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約200- 300ml,兒童量約為成人的 1/4- 1/2,即 50- 150ml。
11、中藥煎藥次數
一般是 2- 3 次。一劑藥煎 3 次,最少應 2 次。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而後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一般認為以煎煮兩次為宜。以多次煎比一次長時間煎熬為佳。煎藥是藥物中成分溶出的過程,因為生藥浸入水溶液後,藥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藥物中所含的生物礆鹽類、甙類、有機酸及有機酸鹽類、糖類、鞣質、蛋白質、色素、酶類等多種成分幾乎都溶於水中,樹脂與脂肪油雖不溶於水,但與其他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了藥材內外濃度差,有效成分從組織內向外滲出,當藥材內外濃度相等,即處於平衡狀態時,溶出停止。因溶出是一個動態平衡,若生藥內部有效成分與其中浸液的比值等於生藥外部有效成分與外部浸液的比值,此時藥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須濾去藥液再加新的溶媒水,使其重新建立濃度差,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藥材的成分繼續溶出。著名醫家張錫純很重視藥物的第二次煎煮,他說:" 富貴之家服藥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不可廢 "。實驗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 80%~90%,故需煎煮兩次或三次。這樣可以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強療效。通常把這兩次煎出的藥湯混在一起服用,總量大約 300~500 毫升。對於服中藥困難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濃縮給藥。一般一劑藥最少要煎 2 次,而質地厚重或滋潤的補虛藥等可煎 3 次或更多;但是有些解表類藥物就不能濃縮給藥,而應煎多少服多少。
?12、藥湯的保留
藥店代煎的藥因為密封,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能保留很長時間,一次煎出七天的藥也沒問題。自己煎,一次就不要超過一天的服用量,早上煎晚上煎對藥效都沒有影響,主要是不要放餿了。一次煎出一劑的量,將藥湯趁熱倒在乾淨乾燥的有蓋盆內,放陰涼乾燥處,個別 24 小時不會壞。如果還擔心放壞,用小飲料瓶(飲料瓶要洗淨晾乾)分開裝,一瓶裝一次量,擰緊瓶蓋放冰箱內冷藏。服用時間: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煎出的藥液,下午服用第二煎煎出的藥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和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藥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 6 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藥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儲存。滋補藥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他藥劑請遵醫囑。
13、服用方法
服用方法分熱服、溫服、冷服 3 種,一般而言,發汗解表藥和溫補藥宜溫服;祛寒藥、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藥宜熱服,清熱解毒藥宜冷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