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主任醫師 文平

  家長問: 我孩子6個月大,患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反覆得肺炎、餵養困難、體重不增,醫生建議儘早手術,我上網瞭解這類手術需要劈開前胸、體外迴圈、心臟停跳並切開才能修補心臟內缺損,損傷巨大風險極高。還有一種不開刀的方法就是介入治療,但也是要冒很大風險、受X線長時間輻射,介入醫生說我孩子的年齡和病種都不能做介入治療,求助是否還有安全有效的辦法解決我們的“心病”。
  專家答:這個孩子屬於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此型包括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三種心臟畸形,加一起佔先心病的60%,治療方法目前有三種:傳統外科開胸手術、內科介入治療、外科微創封堵,但前兩者給患者帶來副損傷都很嚴重,所以專家更加傾向於選擇外科微創封堵,究竟有怎樣的傷害呢下面我們為您詳細介紹:
  傳統心外科手術無疑是個大手術,患者要“開膛剖肚”、切口長20cm左右、鋸開胸骨、心臟停跳切開、體外迴圈及大量輸血,很多先心病孩子治好畸形,胸前長長的疤痕又成了“心病”。
  內科介入治療,表面看,他對人體損傷小,恢復快,但實質上它對人體的傷害和影響遠超出傳統外科開胸手術,對人體傷害最大是X射線損傷,患者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完全暴露在X線機下照射幾乎伴隨手術的全程,小兒對X射線的敏感性比中年人大10倍,對生殖腺、甲狀腺和白細胞及智力的影響非常大。 其次是血管的損傷,介入導管通過大腿根的股動脈輸送到心臟,所以其對血管內皮產生了不可逆性的損傷,再次介入時封堵器易脫落,封堵不全、心臟瓣膜損傷、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

  外科微創傘堵術是治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國際前沿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鑲嵌技術(Hybrid therapy), 是醫療人性化的追求,目前國內外已經普遍應用且有成熟的經驗。
  其大致的操作過程為:在胸部隱蔽部位2cm小切口,暴露出心臟區域性表面,插入一根細導管,通過實時B超的引導,導管到達缺損處,送入封堵傘修補患處,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整個操作30分鐘左右、創傷小、出血少、不用體外迴圈及輸血,手術6小時即可進食及下床、住院3-5天、住院費用2萬左右;輸送系統短而直取代了內科介入細長彎曲的鞘管,適合90%以上的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更有利於操控,從而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在手術室進行,有利於突發情況的處理,使手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不需接受X線輻射、不使用造影劑、沒有血管損傷。
  此技術的應用開創了先心病治療的新紀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