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對於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評估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後,評定藥物或其它治療方法的療效,鑑別呼吸困難的原因,診斷病變部位、評估肺功能對手術的耐受力或勞動強度耐受力及對危重病人的監護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肺功能檢查包括通氣功能、換氣功能、呼吸調節功能及肺迴圈功能等,檢查專案及測定指標眾多.過去的肺功能儀主要以機械和化學方法檢測為主,測定繁瑣,費時費力,而且檢測誤差較大,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醫務工作者對其知識也瞭解有限。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檢測技術的出現,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肺功能檢測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視。
肺功能檢查主要用於以下目的:
1、早期檢出肺、呼吸道病變。
2、鑑別呼吸困難的原因,判斷氣道阻塞的部位。
3、評估肺部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
4、評估外科手術耐受力及術後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
5、健康體檢、勞動強度和耐受力的評估;
6、危重病人的監護等。
特點:
1、肺功能檢查是一種物理檢查方法,對身體無任何損傷,無痛苦和不適。
2、肺功能檢查具有敏感度高、重複檢測方便和病人易於接受等優點。
3、與X線胸片、CT等檢查相比,肺功能檢查更側重於瞭解肺部的功能性變化,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檢查手段。
重要性:
1、診斷患者呼吸功能狀況,確診肺功能損傷的性質與程度。
2、要確診COPD必須進行肺功能檢查。
3、肺功能檢查有助於臨床醫生明確COPD的嚴重程度,並依據疾病嚴重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物件:
1、反覆上呼吸道感染者--觀察肺功能是否有損傷
2、有吸菸史及長期咳嗽--看小氣道功能是否改變
3、季節性咳喘發作--看是否患有哮喘
4、慢性支氣管炎定期複查--監控病程發展
5、胸片異常--判斷肺功能損害程度
6、麻醉、外科手術的危險評估,以及術後恢復的預測
哮喘病人:
典型哮喘發作時的肺功能檢查首先表現為阻塞性病變,但並非所有阻塞性病變都是哮喘。進一步確診可進行氣道擴張試驗來確診哮喘。對於非典型哮喘或哮喘緩解期或氣道擴張試驗陰性者,可酌情進行氣道激發試驗來確診哮喘。
兒童:
1、反覆咳嗽或伴有喘息;
2、咳嗽持續2~3周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3、反覆"感冒"發展到下呼吸道,持續10天以上;
4、哮喘患兒病情評估;
5、急性發作的嗆咳、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6、嬰幼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與哮喘的早期鑑別;
7、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表現:
呼吸系統疾病在肺功能檢查中的表現主要有:
1、阻塞性病變:指由於各種因素造成呼吸道狹窄而出現氣流受阻的改變,其中以哮喘最為明顯。
2、限制性病變:指肺部呼吸運動受到限制而出現肺通氣量減少的改變,如肺氣腫、胸膜炎及液氣胸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氣量減少。
3、混合性病變:指阻塞性和限制性病變二者兼而有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晚期、塵肺、小兒支氣管肺炎等。
檢測:
1、因鼻子被夾住,所以應保持用嘴呼吸
2、儘可能含緊口嘴,保證測試過程中不漏氣
3、儘可能配合操作者的口令,即時做呼氣和吸氣動作
4、盡最大可能吸氣,然後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撥出
物理學引數:
1、容量:呼吸氣體體積的大小,主要反映呼吸能力。
2、流速(流量):單位時間內呼吸氣體體積的大小,反映呼吸能力及氣道通暢性。
3、時間:呼吸的時間關係,是動態肺功能檢測的重要引數,因目前大多數肺功能儀均為電腦自動控制,故呼吸時間可自動記錄。
4、壓力:進行呼吸所需的驅動壓,反映呼吸阻力及胸肺順應性。
5、氣體成分:呼吸過程中相關氣體如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及其他標示氣體濃度或分壓的測定。
作用:
肺功能檢查只能顯示肺臟生理與病理生理的改變o而不能提示病原性診斷與病變發生的部位只能顯示相當廣泛病變的病理生理改變而不能對輕微的侷限性病灶提示功能上的改變。因此不能代替病史、體檢、肺X射線檢查化驗檢查o只能在這些重要資料具備的情況下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肺內容納的總氣量在正常成人約為5.0L左右。依年齡p性別p身高和體重而有差異。單位時間內進入或撥出的氣量稱流量。正常成人第1秒鐘的用力撥出量約為3.0L。肺泡氣體肺毛細血管的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膜(亦稱血氣屏障)平均厚度不足1/1000mmo面積約為70-100m。在膜的兩側氣體(氧與二氧化碳)分壓不同由高分壓向低分壓擴散、氧由肺泡進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排至肺泡構成了有效的氣體交換即彌散。氧通過血液迴圈運送到各組織臟器o各組織臟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運送到肺而排出體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