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幹部病房 主任醫師 董桂娟

  老年性痴呆早診早治意義重大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傳日”。9月14日,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了《2011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呼籲對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早期診斷和干預,稱此舉對全球健康、經濟及社會均有益。在此之前,該協會發布一份報告稱,2010年阿爾茨海默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這一資料讓人無法漠視。

  “老糊塗”是可怕的認知錯誤。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總幹事、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魏翠柏說接受記者時說,我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就診率一直偏低,早診之路任重道遠。

  糾正公眾錯誤認識:老年性痴呆並非“老糊塗”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退休教師劉老師,發現老伴經常丟三落四,有時買完菜回來了,過了一會又拿著購物袋往外跑,還有就是經常反反覆覆地做同一個動作,比如一個簡單的電源開關,他會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老糊塗了。”這是劉老師對老伴的總結,為這她沒少數落老伴,甚至為這生過氣發過火。

  在她看來,70歲的人出現這些是正常現象,誰也沒往心裡去。然後一年後,老伴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精神症狀,比如煩躁,以前愛出去遛彎,現在也不願意出去了,常常悶在家裡,這些情緒改變讓家人逐漸重視起來。在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診斷,劉老師拿到診斷證明:阿爾茨海默病。

  劉老師說,現在自己的心態全部調整過來了。在確診前,總以為他很健忘,辦一點小事都辦不好,而且很難伺候,現在知道是疾病在“搗亂”,就儘量體諒他。她說:“要是早點去看醫生就好了,不會到現在病情這麼嚴重才去醫院。”劉老師這樣的對疾病認識是普遍現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痴呆與認知障礙學組”成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科章軍建教授說,調查顯示,47%老年性痴呆症家屬認為,病人的狀況是自然衰老的結果,是“老糊塗”了。

  在“老年性痴呆是自然衰老”這一錯誤認識下,我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就診率一直很低,調查顯示,輕度痴呆症患者就診率僅為14%,在農村地區,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患者很少。據瞭解,老年性痴呆症中最為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大約佔了該病的7成。其次是血管性痴呆症,此外還有帕金森氏病痴呆和路易體病痴呆等不同型別。而老年性痴呆作為一種影響記憶、思考、行為與日常生活能力的進行性障礙綜合症,病人從輕度記憶與認知障礙到最後的植物狀態,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患者和家屬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對老年性痴呆早診率偏低的現象,引起魏翠柏的擔憂,她說,“老糊塗”是可怕的認知錯誤,由於老年性痴呆越到晚期,危害越大,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採取早期防治,是世界公認的延緩老年性痴呆發病的有力措施。

  早期干預老年性痴呆,減少經濟負擔

  今年4月,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和美國國立衛生院出爐,並在芝加哥釋出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新標準和指南,要求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早期的篩查,積極進行早期干預。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和政策分析教授布倫登博士說,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需要大量照顧,它不再是一個醫學問題,而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老年性痴呆像一種“流行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快速上升。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調研發現,在上海等發達城市,老年性痴呆症的發病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老年性痴呆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之後,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中國老年性痴呆協會負責人、北京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授王蔭華介紹,目前全世界約有2600萬人患老年性痴呆症,而我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就約佔了1/4,超過600萬人,這一數字已不容忽視。更為重要的是,老年性痴呆引發的經濟負擔日趨嚴重。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報告稱,2010年,全球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經濟負擔為6040億美元。

  如果對這一數字進行換算,將是觸目驚心的,把老年性痴呆症的經濟負擔比作一個國家,則這個叫“老年性痴呆”的國家為世界第18大經濟體,如果它是一個公司,則是世界上年收益最大的公司,超過連鎖巨頭沃爾瑪(4140億美元)。

  魏翠柏說,在我國,一個老年性痴呆患者一個月藥費的支出就達800元到900元,按800億來算,將有576億元花在藥費上,這還不包括護理費用等。“老年性痴呆複雜的發病機理,導致人們對其知曉率低。”魏翠柏說,需要提醒的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症狀各不相同,比如血管性痴呆症多發生於腦卒中患者中,會出現步態異常、面部下垂等。而帕金森氏病痴呆患者的症狀包括走路僵硬、經常摔倒等。

  魏翠柏說,早期發現、診斷老年性痴呆,早期延緩甚至阻斷病情發展,不僅對患者,對整個家庭、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是一個社會大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