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指主動脈腔內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並撕裂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假腔。不過,主動脈夾層也可在無內膜破口的情況下發生。主動脈夾層的命名較混亂,如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形成、主動脈夾層剝離(分離)和夾層動脈瘤等。近年國外學者越來越多地應用主動脈夾層(aorticdissection)這一名詞,也得到了國內很多學者的認可。因此,建議國內統一使用“主動脈夾層”,便於規範和交流。
主動脈壁間血腫指動脈管腔內血液溢入主動脈壁內,但不伴動脈外膜的破裂。
根據發病時間,主動脈夾層分為急性(14天)兩類。
目前國際通用的主動脈夾層分型法有兩種。德貝基(DeBakey)分型:①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從升主動脈(或主動脈根部)開始,累及大部分或全部主動脈;②DeBakeyⅡ型,主動脈夾層僅累及升主動脈;③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僅累及降主動脈(Ⅲa,僅累及胸降主動脈;Ⅲb,累及胸、腹主動脈)。
斯坦福(Stanford)分型,20世紀70年代由戴利(Daily)等提出,分2型:①StanfordA型,主動脈夾層累及升主動脈(含主動脈根部);②StanfordB型,主動脈夾層累及降主動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