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與乾飯的原料同為大米,但由於烹調方法不同,進入人體後其血糖指數相差懸殊。研究發現,大米烹調成粥進入人體後其血糖指數較乾飯顯著增加,其升血糖作用甚至接近等量葡萄糖,因此,“喝粥等於喝糖”。
這是因為大米烹調為粥後,澱粉結構發生改變,許多大分子澱粉水解成糊精或麥芽糖,後二者在消化道中很容易被酶水解成葡萄糖而迅速吸收使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
粥熬的時間越長,越黏糊,越好喝,升高餐後血糖就越快。這是因為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則血糖指數越高。粥熬的時間長,大米中的澱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鏈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
糊精比澱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體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後,直接升高血糖濃度,即升高餐後血糖。
因此,有糖尿病史的病人經常吃粥或液態與半固態食物如米湯、麵糊、米粉、腸粉等,可使血糖發生較大波動,不利穩定病情,應儘量不喝粥。
當糖尿病患者發燒、胃腸不適或有感染、手術等其他情況,或者老年患者,不能吃普通飯時,也可喝些雞蛋羹、粥、面片湯或爛麵條,最好是加入豆類的谷豆混合粥,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因為按照同樣澱粉含量相比,它們的餐後血糖反應特別低,多在30以下。
花生、芝麻、蓮子、百合等也都是低血糖反應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加棗和葡萄乾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
有研究資料表明,單喝大米粥時,在健康人中測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數可高達102,而加水煮爛的紅小豆只有24;一半紅小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血糖指數就能降到73。但是,粥不要熬的時間太長、太黏。必要時可適當增加降糖藥和胰島素的劑量,這樣會使血糖更加平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