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觀點,鎖骨中段骨折通常採取保守治療,但是鑑於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療較多的術後併發症,如骨折不癒合,畸形癒合,鎖骨縮短等,目前學界傾向於對這些患者採取更加積極的手術治療。儘管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目前治療鎖骨骨折的金標準,但其術後併發症仍不少見,如骨折不癒合或感染等。為克服這些困難,有醫生將彈性髓內釘技術應用在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中,但該技術方法缺點在於固定效果不確切,術後存在內固定移位,縮短,斷端重疊等可能性;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以其較好的骨折固定和癒合效果受到廣大醫生推崇,但因鎖骨特殊的形態結構,經皮鋼板內固定術中骨折復位和維持較為困難。近日有來自韓國的骨科醫生將彈性髓內釘技術和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相結合成功治療14例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術後未發現明顯併發症,相關技術方法發表在injury雜誌上。
研究者回顧性分析了2009-2010年因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療的患者。共15例患者符合研究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鎖骨B2.1或以上分型的骨折,其中14例患者獲得術後至少12月隨訪,1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齡42.9歲,相關人口統計學資料見表1.
表1:研究納入患者的人口統計學資料
手術技術:
在麻醉達成前預備好需要的內固定材料。所需要的內固定材料為鎖定或非鎖定重建鋼板,遠近端鋼板螺釘孔數至少有3枚可供固定。通過一個鎖骨模型進行鋼板的預彎以使鋼板服帖。全麻後,患者仰臥位放置,患者肩關節墊高,以獲得較好的手術術野。常規消毒鋪巾。在距離鎖骨內側頭2cm處做面板切口,在C臂機透視下使用2或2.5mm鈦彈性髓內釘從鎖骨髓腔穿入,進過骨折斷端,維持骨折復位情況,若復位困難,可在骨折遠端打入一枚4.0mm施氏針進行撬撥,協助骨折復位。而後在鎖骨骨折近,遠端鎖骨表面面板開口2-3cm,使用器械沿鎖骨行走區域在兩開口間建立皮下隧道,經皮下隧道置入鋼板而不暴露骨折端,確定鋼板處於正確位置後使用兩枚克氏針在近遠端臨時固定鋼板以維持鋼板和骨折復位位置,在近端及遠端各攻入1-2枚螺釘固定鋼板,後取出臨時固定的彈性髓內釘,再經皮置入其餘的皮質骨或鎖定螺釘。術中無需斷端植骨。如圖1,2,3,4所示。
圖1:a,48歲男性,OTAB2.2型鎖骨中段骨折;b,影像學X片提示鎖骨中段骨折端重疊,鎖骨顯著縮短
圖2:手術過程:A-C:在距離鎖骨內側頭2cm處做面板切口,在C臂機透視下使用2或2.5mm鈦彈性髓內釘從鎖骨髓腔穿入,進過骨折斷端,維持骨折復位情況,若復位困難,可在骨折遠端打入一枚4.0mm施氏針進行撬撥,協助骨折復位。D:彈性髓內釘維持骨折復位。E-F:經皮放置經過事先塑形的重建鋼板,在鋼板螺釘孔鑽孔時使用鑽套保護。G:經面板切口或面板鑽入螺釘。H:術後面板切口,骨折端未切開。
圖3:A-B,術後當時X片,3.5mm事先塑形後的鎖骨重建板放置骨折鎖骨表面。
圖4:A-B:術後11周,骨折斷端骨痂形成,橋接兩骨折端,患側和健側鎖骨長度差別細微。C,患者肩關節運動度良好。D,術後疤痕較小。
術後患肢懸吊,在無疼痛情況下可行上肢肩關節功能鍛鍊。術後複查X片,若出現骨折癒合徵象,則可開始患肢負重。
術後6月及12月隨訪患者的肩關節Constant功能,DASH評分;術後1,2,3,6,12月影像學隨訪骨折癒合情況和術後併發症情況,通過健側和患側鎖骨對比,評估骨折癒合,鎖骨縮短等情況。
術後平均隨訪17.6月(15-31月),傷後到接受手術時間5.1天(1-15天),11例患者使用鎖定重建板,3例使用普通重建板,平均手術透視時間109s,手術時間92min。
術後結果顯示:
隨訪6月,肩關節Constant評分97分,平均DASH評分5.5分;12月時分別為99分,4.2分。所有患者術後肩關節活動良好,可以恢復到傷前水平;手術切口癒合良好。
影像學檢查顯示,術後平均癒合時間15.6周(11-18周),無患者出現骨折不癒合或延遲癒合。鎖骨縮短比例0.4%(-1.5%-2.4%),無患者術後出現骨折部位鋼板突出。
未發現患者出現術後併發症,如鋼板斷裂,感染,螺釘鬆動,再手術等。
研究者在討論中認為,彈性髓內釘聯合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具有以下技術優勢:彈性髓內釘進行骨折復位時無需暴露骨折斷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骨折斷端血液供應,以利後期癒合;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在彈性髓內釘輔助復位下可以維持較好的骨折斷端復位,同時避免彈性髓內釘固定不牢靠的缺點。兩技術聯合治療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術中骨折復位簡便,術後骨折癒合率高,無明顯切口感染,血管神經損傷等併發症,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