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20日定為“世界骨質疏鬆日”。
骨質疏鬆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人患有骨質疏鬆,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據統計,目前,我國4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的患病率達16.1%。60歲以上人群則骨鬆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呈遞增性上升。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就象白蟻駐蝕木樑,朽木中空,乾枯老化。骨質疏鬆症骨骼表現為骨量明顯減少,骨的微小結構破壞,使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險性增加,輕微外力或即使無任何外界作用也會自行產生裂縫或折斷。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型別?
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可分為I絕經後骨質疏鬆、II老年性骨質疏鬆以及特發性骨質疏鬆症。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
為什麼會發生骨質疏鬆?
正常情況下,骨的新陳代謝是通過成骨細胞形成新骨、破骨細胞分解吸收呈動態平衡。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骨形成大於骨吸收;30歲左右,達到骨量的峰值,骨形成等於骨吸收;此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吸收大於骨形成,使骨密度越來越低,當骨密度低於一定標準時,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在女性中較男性多見,發病年齡也較男性早,這是因為婦女在絕經以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骨量大量丟失。
哪些人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1、年齡增長者,絕經後婦女、過早絕經的婦女以及做過子宮、卵巢切除手術的女性
2、大量攝取咖啡、茶、不當節食者
3、飲食缺鈣者
4、經常吸菸、飲酒者
5、運動量少,不常晒太陽者
6、身材瘦小,體重過輕者
7、遺傳病者
8、 長期臥床者
9、曾有骨折史以及骨折家族史
10、長期使用某些藥物: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片、利尿劑、抗癌藥、抑酸胃藥等
11、某些疾病狀態:甲旁亢、甲亢、慢性肝腎疾病、肝腎功能減退者、骨關節病、器官移植、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腫瘤、血液透析等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1、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周身痠痛多見,伴有乏力、抽筋。
2、身長縮短、駝背。
3、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併發症,尤以髖部、胸腰椎、腕部最為常見且後果最為嚴重。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危害?
患者腰背痠痛、周身痠痛會影響心情,使生活質量下降。身長縮短、駝背會影響美觀,同時肺部受到壓迫,影響呼吸功能。骨質疏鬆發展到嚴重程度時會發生骨折。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為20%,50%的患者終身致殘,20%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但影響生活質量,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而且花費巨大。普通髖部骨折費用為2-3萬元,嚴重者需人工關節置換可高達8-9萬元。脊柱的壓縮性骨折也較為常見,但往往由於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骨質疏鬆症如何診斷?
WHO(世界衛生組織)認定雙能X線骨密度儀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配合採血生化檢查以及普通X光平片等輔助治療。WHO將骨質疏鬆症診斷分為四級即骨量正常、骨量減少、骨質疏鬆、嚴重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時甚至需要終生服藥。補鈣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必須措施,但是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來說,單純補鈣是絕對不夠的。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診療指南中指出:鈣劑、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只是基礎補充,需合併使用降鈣素、二膦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PTH、鍶鹽等抗骨吸收治療藥物。此外,患者應每年複查一次骨密度,瞭解治療效果。
骨質疏鬆的治療目的:緩解症狀,減少骨量丟失,提高骨密度,防治骨折發生。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自我保健:
1、 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多喝牛奶及奶製品,多食深綠色蔬菜。牛奶及雞蛋、海產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2、 燉排骨湯時,可加一些醋使骨中的鈣釋出。但大骨頭湯裡脂肪含量多,對於補鈣沒有幫助。
3、避免過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東西,忌菸、忌酒。
4、 多晒太陽,每日至少有15-60分鐘的戶外活動,晒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可幫助身體中鈣的吸收,強化骨質。
5、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
6、保持正確姿勢,不要彎腰駝背,不要經常採取跪坐的姿勢,以免增加骨骼的負擔。
7、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預防跌倒。
8、四十歲以上者,應避免從事太激烈、負重力太大的運動。
9、慎用藥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藥、強的鬆等均可影響骨代謝。
10、打鈣針、打D針是東北地區流傳下來的治療方法,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如果確診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是需要長期口服專科藥物治療的。
11、鈣劑是治療此病的基礎藥物,但是單獨使用鈣劑是不能治療此病的,需要聯合活性D等其他藥物治療。
12、堅持治療、尊醫囑用藥,防止骨密度繼續下降。定期諮詢檢查,瞭解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