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式子宮手術包括脫垂子宮和非脫垂子宮的陰式手術,又可分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的陰式手術。其主要術式有:陰式全子宮切除、陰式次全子宮切除、陰式子宮肌瘤剝除、陰式三角形子宮切除、陰式次廣泛性子宮切除、陰式廣泛性子宮切除、廣泛性子宮頸切除、以及合併卵巢囊腫的剝除或附件切除等。
陰式子宮手術是一個古老的手術,它先於經腹的子宮手術。1813年德國的langebeck實行了世界上第一例陰式子宮全切術(宮頸癌合併子宮脫垂),患者術後生存了26年。在隨後的消毒和抗菌技術不發達的時代,陰式子宮手術曾是子宮手術的主要式術。到二十世紀中葉,隨著消毒和抗菌技術的發展,開腹手術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以致大多數醫院的子宮手術都以開腹途徑為主。近十多年來,以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成為主流。但是,腹腔鏡手術又有一定的侷限性。通常需較高的費用、較長的手術時間、較多的出血量、冒較大的手術風險、還要昂貴的裝置投入。而陰式子宮手術不但符合“微創”的原則,還有其更突出的優越性:損傷小、恢復快、腹壁無疤痕、住院時間短、醫療費用低、不需要昂貴的手術器械、麻醉要求簡單、手術方法易掌握等。因此,近十年來陰式子宮手術又重新提到重要的位置,越來越多的學者更熱衷於開展各類陰式手術。這類手術特別適合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民情,可謂是價廉又超微創的婦科手術。
本文將對非脫垂子宮因良性病變,包括某些癌前期病變和原位癌,而需行陰式全子宮切除、陰式次全子宮切除、陰式子宮肌瘤剝除手術的三種術式及其它們的併發症防治進行闡述。
一、器械
常規的器械有:陰道前壁拉鉤、陰道後壁拉鉤、陰道壓板、宮頸壓板、肌瘤剝除器、雙爪鉗、單爪鉗、固有韌帶鉤形鉗、螺旋肌瘤鑽、光源及光源拉鉤。陰式子宮手術器械 :固有韌帶鉤形鉗、螺旋肌瘤鑽、帶光源的陰道拉鉤。
二、適應症和禁忌症
能否選擇陰式手術的依據主要有四點:一是手術醫生對此類手術的熟練程度,也包括是否有得力的助手。如術者和助手技術熟練,經驗豐富,適應症可放寬,反之就要更嚴格。二是子宮的大小。這是相對指標,以往多數術者認為子宮大於12孕周者不宜做陰式手術,近年來隨著手術技巧和手術器械的改進,國外已有24孕周大小、重1290克的子宮行陰式切除的報道,國內的報道最大是22孕周大小、重1150克。事實上,大子宮可以將其碎解,如採取分塊取出、對半切開、剝出肌瘤等方法縮小子宮後,再完成手術。三是子宮的活動度。活動度差的子宮,即使體積不大,往往手術難度也會增加,要重視術前,特別是麻醉後的婦科檢查,經驗不是十分豐富的術者,儘量避免做活動度不好的陰式子宮手術。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可行腹腔鏡輔助。四是陰道的寬鬆程度。這也是相對的,有陰道分娩史,多數陰道都較寬鬆,適合做陰式手術。曾有人把無陰道分娩史作為陰式手術的禁忌症,但實踐證明,如果子宮大小不超過12孕周,即使無陰道分娩史,也能順利完成陰式手術,如果子宮大於12孕周,可作會陰側切或正中切開,其對患者的創傷也遠小於開腹手術。
綜上所述,陰式子宮手術的適應症是相對的,不同的醫院、不同的術者、甚至是不同的階段,可能有不同的適應症。我院現行的適應症為:子宮大小不超過14孕周的子宮良性病變、CINⅢ、宮頸原位癌、Ⅰa1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大於14孕周的子宮,選擇腹腔鏡與陰式聯合手術。
禁忌症: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盆腔炎致盆腔廣泛粘連;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難以耐受麻醉及手術;生殖系統晚期惡性病變需要廣泛切除和探查;先天性或後天疾病引起的陰道攣縮。
三、術前準備
基本上與開腹手術相同。對陰道環境要求更高,術前常規做陰道分泌物檢查,排外炎性疾病,並常規用0.25%的碘伏溶液沖洗陰道,每日1次,共3天,特別注意清潔陰道深處,前後穹隆的分泌物。手術前夜及手術當日清晨作清潔灌腸,並剃除陰毛。手術野的消毒也要求更嚴格,消毒範圍上至臍水平的下腹部,下至大腿上1/3,肛門用無菌巾縫合固定隔離。
四、麻醉
多數用持續硬膜外麻醉。如用硬-腰聯合麻醉或全麻效果更好。對手術有充分把握,也可根據情況,直接採用腰麻。
五、體位
取膀胱截石位,頭低臀高15°;特別注意臀部超出手術床緣15cm,這樣便於放置陰道後壁拉鉤;雙腿充分外展;將兩小陰脣縫扎固定於外側面板上。
六、手術步驟
(一)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1、用陰道前後壁拉鉤牽開陰道前後壁,陰道壓板協助牽開陰道側壁,宮頸鉗夾持子宮頸,並向外牽拉,充分暴露宮頸及陰道。用帶光源的陰道前壁拉鉤可增加手術野的照明。
2、於宮頸-陰道交界處膀胱溝水平的陰道粘膜下3、6、9、12點處注入1:200000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溶液,有高血壓者改用縮宮素溶液(100ml生理鹽水中加入縮宮素20u)。此步驟俗稱“打水墊”。其作用是水壓分離宮頸-膀胱間隙及宮頸-直腸間隙,同時也能縮血管,減少術中出血。打水墊時應恰好將鹽水注入陰道粘膜下,做到“鼓”而不“白”,即水墊要讓陰道粘膜稍稍鼓起,但又不能讓粘膜發白,不鼓起可能注水太深,發白則是注水過淺。
3、於陰道-宮頸交界處環形切斷陰道壁。前壁在膀胱溝水平,兩側向上揚0.5cm,後
壁較前壁高0.5cm。正確地確定膀胱溝的部位很重要,初開展的術者常常切口太靠近子宮頸(太低),此處組織緻密,堅韌,難以分離進入膀胱宮頸間隙;切口太高則會傷及膀胱。事實上,在“打水墊”之前,先將宮頸向下牽拉,此時粘膜被拉緊,辨認不出膀胱溝的位置,然後將宮頸輕輕往上推,此時就能清楚地看到膀胱溝的位置。切開陰道壁的深度也很重要,要恰好切開陰道壁。這又依賴於打水墊,水墊打得好,很自然地會切好陰道壁。反之,就可能過深或過淺,均會影響下一步的分離間隙。
4、用組織剪銳性加鈍性分離宮頸前後間隙。要大膽用剪刀,打好水墊的宮頸膀胱間隙很清楚的,用組織剪邊剪開邊向上推行,到一定的高度後,可用手指緊貼宮頸向上鈍性分離,直至觸控到兩層腹膜間的滑動感,即到了腹膜返折以上,不急於剪開腹膜返折,可待離斷骶、主韌帶後再剪開。後壁則主張一步到位直接剪開子宮直腸返折腹膜,過分分離陰道-直腸間隙可增加不必要的剝離面,致手術創面滲血過多,影響手術野,或是術後殘端血腫。
5、鉗夾切斷骶、主韌帶。有術者不縫扎,待縫合陰道殘端時一併縫扎,但筆者認為還是縫紮好,可減少術中滲血,利於保持術野清爽,此過程中通常也包括膀胱宮頸韌帶的處理。如宮頸長,切斷骶、主韌帶也可分兩次處理。
6、剪開膀胱-宮頸返腹膜。處理上述韌帶後,將宮頸向外牽扯,陰道前壁拉鉤向上牽拉,即可清楚暴露返折腹膜,用剪刀大膽剪開,並向兩側延長切口。
7、鉗夾切斷子宮血管。儘可能多留一點殘端,以免結紮線滑脫。結紮力求一步到位,就縫扎一次,事實上,雙重縫扎不但費時,且起不到太多的效果。
8、用固有韌帶鉤形鉗一次性勾取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圓韌帶,鉗夾、切斷、殘端縫扎,此次縫扎組織多,要“8”字縫扎。鉤鉗前端有孔,可穿一絲線,勾出韌帶後,先行結紮一次,此結紮線不一定能起到徹底結紮止血作用,但可保證下一步的鉗夾時不會有組織滑脫。
9、碎解取出子宮。小的子宮可直接牽出,大子宮要碎解後逐步取出。可先切斷宮頸,再將子宮邊翻滾,邊對半襞開,遇有肌瘤時可先剔出。大的腺肌症,可分塊剜出組織。要避免暴力牽拉,這樣可能會使已結紮好的結紮線滑脫。
10、仔細檢查各殘端及雙側附件。合併卵巢囊腫者,此時可行囊腫剝除或卵巢切除。
11、一次性縫合陰道前後壁及前後腹膜。進針順序為:陰道前壁粘膜、前壁腹膜、後壁腹膜、陰道後壁粘膜。自兩側分兩次縫合,中央交匯處留孔放置盆腔引流管。要特別注意兩側的縫合,此處處理不當,術後可能滲血。有術者不放引流管的,但筆者極力主張放引流管,即便有十足的把握沒有出血,引流管還能起到減少術後病率和感染的作用,畢竟陰式手術是一個相對有菌手術。況且多一根引流管並不增加病人太多的不適感。
(二)陰式次全子宮切除術
有經前路和經後路之分,即經前穹隆和經後穹隆來完成手術。一般來說,前壁有瘤者多經前路,反之,也可經後路。也可根據個人習慣,筆者多經前路,即使是後壁有瘤者,經前路也可完成手術,前路通常較寬鬆。
經前路時,僅打前壁水墊,即陰道3、9、12點處注入腎上腺素鹽水溶液或縮宮素溶液,於膀胱溝水平自3點至9點切開陰道前壁粘膜,組織剪銳性加鈍性分離宮頸前間隙達前腹膜返折,剪開腹膜反折,將子宮自切口翻出,再按腹式次全子宮切除的步驟,逐一鉗夾、切斷、縫扎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圓韌帶、子宮血管,於子宮峽部切斷子宮,宮頸殘端縫合,縫合宮頸筋膜,縫合陰道粘膜切口及前腹膜。
經後路時,打後壁水墊,切開後壁陰道粘膜,將子宮後穹隆翻出。其餘步驟同上。
翻出子宮時用螺旋肌瘤鑽更方便,可用2-3個肌瘤鑽交替鑽入瘤體或是宮體並逐步向外牽扯,遇有肌瘤時可先行剝除。
(三)陰式子宮肌瘤剝除術
翻出子宮的方法同陰式子宮次全切除術。也有經前路和經後路之分。前壁肌瘤者經前路,後壁肌瘤經後路,宮底部肌瘤也經前路。翻出子宮後,剝除肌瘤,縫合瘤腔。大的肌瘤可邊翻邊剝。翻出子宮時肌瘤鑽優於爪鉗。根據情況,可切斷膀胱宮頸韌帶或骶韌帶,也可正中“T”形縱形切開陰道壁,以增大切口。
陰式子宮肌瘤剝除術的優點:微創、有手感,遺漏肌瘤可能性小、無宮腔鏡手術條件時,甚至可行粘膜下肌瘤剝除。也有缺點:把無菌手術變成了有菌手術、肌瘤太大時不易翻出、翻出子宮時,增加子宮創面,掌握不好時,可能導致子宮“千創百孔”。
七、陰式手術的要點
1、找準膀胱溝。2、打好水墊。3、恰當地環切宮頸-陰道交界處的陰道壁。4、正確地
將剪刀推行於膀胱-宮頸間隙,並將其分離。5、注意膀胱宮頸韌帶的結紮止血。6、處理好陰道後壁切緣出血。7、處理好子宮血管。8、處理好附件。9、碎解、取出或翻出子宮。
八、陰式手術常見的誤區
1、因怕損傷膀胱,環切陰道粘膜時太靠近宮頸,導致分離困難,手術野小。
2、環切陰道粘膜時太淺,結果是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困難,增加膀胱損傷機會。
3、環切陰道粘膜時太深,進入了宮頸肌層,有時甚至直接分離進入瘤腔,無法找到膀
胱-宮頸間隙。
4、分離膀胱宮頸間隙時不敢大膽用剪刀推行,認為鈍性分離更可靠,因而一味地用手
指盲目分離,結果是增加膀胱損傷的機會。
5、為擴大手術視野,分離膀胱宮頸間隙時向兩側剪得過多,損傷了膀胱宮頸韌帶,又
沒有及時縫扎止血,致出血多,影響手術視野。
6、未充分碎解子宮,而強行將子宮牽出,結果可能使已經處理好的殘端結紮線滑脫。
7、無活動性出血就不放引流管,結果是部分病人術後發熱時間長,甚至發生盆腔膿腫。
九、我們的教訓
自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全院共完成各例陰式手術1532例,還有在協作醫院的200餘例。發生過為數不多的併發症。比較嚴重的有以下8例。
1、大出血1例
因子宮肌瘤行陰式全子宮切除,未放引流管,回病房後2h病人出現出血性休克,而行二次手術,開腹止血,術中見腹腔積血1000ml,左側子宮動脈結紮線脫落,有活動性射血。手術醫生術中已感覺有些不踏實,但仍抱僥倖心理,也未放引流管,結果釀成嚴重後果。
2、膀胱損傷4例
例1:因宮頸陰道粘膜切得過高,剪刀分離膀胱-宮頸間隙時,直接剪破膀胱壁,後改開腹手術,修補膀胱。
例2:因陰道粘膜切得過低,又不敢用剪刀分離,而盲目用手指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結果手指直接進膀胱,改開腹手術,修補膀胱。
例3:原因與例2相同,直接經陰道行膀胱修補術,並繼續完成陰式手術。
例4:陰式子宮肌瘤剝除,肌瘤較大,已作陰道壁正中“T”形切開,切口仍小,剝除肌瘤、縫合子宮後,子宮還納困難。用陰道拉鉤將子宮撬入腹腔,致膀胱撕裂傷,改開腹修補。
3、腹腔膿腫1例
陰式子宮肌瘤剝術後,發生嚴重的盆腔感染(未放引流管),形成盆腔膿腫,後再次開啟陰道殘端,放置引流管,盆腔沖洗、引流。
4、血腫2例
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後,盆腔引流管無引流液,撥管後出現殘端上血腫。用人工流產的負
壓吸引,在B超監視下,將人工流產用的7號金屬吸頭經陰道殘端進入血腫,吸盡積血及血塊,並用生理鹽水及甲硝唑溶液反覆沖洗,後痊癒出院。分析血腫可能來自膀胱剝離面或陰道後壁與直腸間隙的滲血。
九、筆者的體會
1、體位:頭低臀高位(15°),這很重要。不但對於手術視野和手術操作有好處,而且可避免腸管各大網膜自切口往下冒出,同時還利於手術野的照明。
2、確定膀胱溝的部位很重要,在“打水墊”之前,先將宮頸向下牽拉,此時粘膜被拉緊,辨認不出膀胱溝的位置,然後將宮頸輕輕往上推,此時就能清楚地看到一個皺摺溝,此處即為膀胱溝的位置。
3、水墊一定要打得充分。水墊打得好,分離間隙就很容易,且出血少。
4、切開陰道壁的深度也很重要,要恰好切開陰道壁。這又依賴於打水墊,水墊打得好,
很自然地會切好陰道壁。反之,就可能過深或過淺,均會影響下一步的分離間隙。
5、要大膽地使用剪刀分離間隙。盲目地用手指鈍性分離,反而會增加膀胱損傷的機會。
6、處理韌帶、血管時儘可能多留一點殘端,以免結紮線滑脫。
7、陰道前壁T形切開能有效地擴大手術野。
8、引流管不僅能及時發現出血,也能降低術後的感染。陰式子宮手術是相對有菌手術,
但即使是發生感染,盆腔引流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治療。
9、會陰側切或正中切開是擴大手術野的有效方法。
10、萬一發生膀胱損傷,不要慌亂,及時夾住破口邊緣,多可經陰道修補。如能及時發
現,有效地經陰道將其修補,並繼續完成手術,這並不意味著手術的完全失敗。膀胱三角區的損傷要果斷中轉開腹修補。
11、巨大子宮切除:可做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先用腹腔鏡探明腹腔情況,切斷
附件、圓韌帶、部分闊韌帶,再經陰道切斷骶、主韌帶和子宮血管,此時不強求闊韌帶完全切斷,然後經腹腔鏡粉碎取出大部分肌瘤及宮體組織,再經陰道完全離斷闊韌帶,經陰道取出餘下組織。筆者曾有1例子宮增大至劍突下,行此手術不到2小時,出血也不多。大的子宮下段肌瘤或闊韌帶肌瘤,影響開啟膀胱-宮頸間隙或宮頸-直腸間隙時,可行經腹腔鏡剝除肌瘤,再經陰道開啟前後間隙。剝除的肌瘤可以經陰道取出,也可以經子宮切割器粉碎取出。
十、陰式子宮手術的常見併發症
陰式子宮手術的併發症主要見於出血、膀胱損傷、直腸損傷、輸尿管損傷、感染。術中併發症:周圍臟器損傷及手術期間出血;術後併發症:術後1天內的大出血;手術後殘端出血形成血腫及盆腔感染等。
併發症的發生率各文獻報道不一:膀胱損傷率為0.5%~1.5%;直腸損傷率為0.03%~0.4%;輸尿管損傷率為0.02%~0.4%;術後出血0.01%~0.2%;術後感染0.04%~0.6%。
以上的發生率均低於腹腔鏡手術。
我院1532例各類陰式子宮手術。膀胱損傷0.26%(4/1532);術後殘端血腫0.13% (2/1532);術後大出血0.06% (1/1532);嚴重術後感染0.06% (1/1532);輸尿管損傷0(0/3452);直腸損傷0(0/3452)
(一)膀胱損傷
常見的原因:宮頸陰道粘膜切口過高又過深;宮頸陰道粘膜切口切得過淺;縫合陰道粘膜切緣時,進針位置太高,縫線進入膀胱;宮頸陰道切口過小或未切斷切口兩側的膀胱宮頸韌帶,膀胱子宮間隙分離不充分,開啟腹膜反折時損傷膀胱,或鉗夾骶主韌帶時損傷膀胱。
膀胱損傷的預防:把握切開宮頸陰道粘膜切口的高低和深淺;充分暴露膀胱-宮頸間隙;仔細辨認和剪開腹膜反折,必須確定為腹膜時才剪開;縫合陰道殘端時,進針位置不能太高,以免縫線進入膀胱,形成膀胱陰道瘻。
膀胱損傷的處理:術中發現膀胱損傷,多可經陰道完成膀胱修補手術。首先檢查裂口與膀胱三角的關係,充分遊離裂口周圍的組織;用3-0可吸收線全層間斷縫合膀胱裂口,注意兩角部勿遺留孔,再用3-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膀胱肌層。經導尿管注入美蘭溶液,觀察有無滲漏。術後放置尿管7天,應用廣譜抗菌素預防感染;術後發現膀胱損傷,主張及時開腹手術修補。
(二)直腸損傷
直腸損傷的原因:後壁陰道粘膜切口過高,傷及直腸;後壁切口過淺或過深,層次不對,未充分遊離推下直腸;盆腔炎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使直腸粘連於子宮後壁,切開後壁或分離子宮直腸間隙時誤傷直腸,這種情況多見;經驗不足,盲目鉗夾,傷及直腸。
直腸損傷的預防: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致子宮後壁緊密粘連者,不應勉強行陰式手術,可用腹腔鏡輔助;術中找不到子宮直腸窩腹膜時,應儘量緊貼宮頸後壁將直腸分離,避免損傷直腸;直腸廣泛粘連於子宮後壁不易分離時,可儘量先處理子宮血管,將宮底自前穹隆翻出,切斷、縫扎子宮附件後,在直視下將直腸與子宮後壁的粘連分離。陰式子宮全切,可斷宮頸後再翻出子宮體,這樣子宮體翻出相對容易。
直腸損傷的處理:多能經陰道完成修補術;直腸損傷如果裂口不大,切除子宮後,再進行修補。先將裂口周圍組織充分遊離,用3-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直腸粘膜層,再間斷縫合直腸肌層和筋膜層;術後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禁食3天,然後流質飲食、直至排氣和排便。
(三)輸尿管損傷
損傷的原因:膀胱-宮頸間隙兩側分離不充分;輸尿管解剖部位變異,如Ⅲ度子宮脫垂、附件炎症或闊韌帶肌瘤時;子宮動脈滑脫時,盲目鉗夾或縫扎組織過多;嚴重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後壁和骶韌帶周圍緊密粘連。
輸尿管損傷的預防:術前詳細詢問病史,仔細婦科檢查;充分遊離子宮膀胱間隙,向外上方推開輸尿管;術中儘量避免子宮動脈結紮線滑脫;儘量緊靠子宮邊緣進行手術操作;若遇子宮後壁和宮旁有緊密粘連難以分離時,不可硬性鉗夾,必要時改開腹手術。
輸尿管損傷的處理:發現輸尿管損傷後,及時改開腹手術,根據損傷部位,由泌尿科醫師協助行輸尿管端-端吻合或移植術,並放置輸尿管導管,術後放置導尿管,預防感染治療。
(四) 出血
陰式子宮手術的出血,主要包括術後24h內大出血(出血量≥400ml),和術後的殘端血腫。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陰式次全子宮切除術的出血發生率高於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出血的原因:全子宮切除,主要是子宮血管或附件殘端結紮線的滑脫;次全子宮切除術主要為韌帶殘端漏扎、滑脫和宮頸筋膜創面出血;陰式肌瘤剔除術則主要是子宮壁切口滲血所致,也有肌瘤腔邊緣斷裂血管的出血、宮頸筋膜創面的出血、膀胱宮頸韌帶斷端血管出血。
出血的防治:檢查各韌帶殘端及陰道壁有無活動性出血,徹底止血;及時發現術後殘端出血,及時處理品;陰道粘膜兩側不可切得過深;切開肌瘤包壁前,宮壁注射垂體後葉素或縮宮素加強子宮收縮;縫合肌瘤殘腔時不留死腔,遇活動出血的小動脈應單獨縫扎後再縫合;肌瘤剝除和次全子宮切除時,常規縫合宮頸筋膜;手術結束時盆腔常規放引流管,以便觀察術後出血量;術後大出血可再次經陰道檢查止血。拆開陰道殘端縫線,清除積血或血腫,查找出血點,縫扎止血。如有困難,應及時開腹止血。
(五)感染
感染的原因:術前陰道準備不夠充分,術時陰道消毒不夠;手術較困難,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較多或術後滲血較多,抵抗力下降或盆腔積血引發感染;縫合瘤腔留有死腔形成血腫致感染;肌瘤剔除術時,宮體翻到陰道被汙染,送回腹腔引起感染。肌瘤剔除術在月經前進行,盆腔充血,手術中出血多、術後滲血多,或術後近期有月經來潮,均易發生感染。
感染的防治:術前排除陰道的炎症;保證用碘伏擦洗陰道3天,每日兩次;縫合肌瘤腔隙不留死腔;肌瘤剔除將子宮送回腹腔時,用碘伏消毒宮體;在B超監測下及時發現和清除盆腔血腫和膿腫;圍術期用抗菌素;放置盆腔引流管。
(六)肌瘤復發
每個肌瘤剔除的病人均有復發的風險。剔除的肌瘤數目越多,復發的風險越高。主要是由於深埋於子宮肌壁的微小肌瘤逐漸長大所致;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肌瘤復發的風險遠小於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因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可直接用手觸控子宮體,可發現B超尚未發現的一些小肌瘤。
十、展望
陰式手術有微創手術的優點,裝置要求簡單,手術方法易掌握,必將會受到越來越多婦產科醫生的青睞。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國家,勢必有著更大的市場。陰式廣泛性子宮切除,配以腹腔鏡下盆腔淋巴結清掃,是現今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微創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