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人工髖關節?
要做手術了,該怎麼選擇人工關節呢?常有病友問我這個問題。
對普通人來說,這確實有點兒難,畢竟看不到又摸不到的。所以我們得花點時間,仔細研究一下。
人工髖關節由四部分組成,臼杯,股骨柄,內襯和股骨小頭。臼杯和股骨柄都是合金的,這兩部分是固定在骨頭裡面的,是不活動的,需要穩穩長在骨頭裡;內襯和股骨小頭是負責活動的軸承,每走一步,這兩部分都會產生摩擦。
各種假體的臼杯和股骨柄差別不大,所以選擇假體,主要的差別在於活動的軸承。醫生如果說陶瓷對陶瓷的關節,就是說內襯和股骨小頭都是陶瓷的。
內襯的材料有2種,陶瓷和塑料,股骨小頭的材料也有2種,陶瓷和金屬,於是就有了陶對陶,陶對塑料,金屬對塑料三種基本型別。這三種類型耐磨程度完全不同。陶對陶是目前最耐磨的,耐磨度是陶對塑料的20倍,是金屬對塑料的200倍。目前表現最優秀的是四代粉色陶瓷,既耐磨,又幾乎不碎裂。
人工關節能用多少年?這主要跟患者的年齡有關係,40歲的人和60歲的人,活動量顯然完全不一樣,同樣一個金屬對塑料的關節,60歲的人可以用20年,40歲的也許只能用10年。所以年齡越輕,越要選擇耐磨的關節。
舉個例子,7年前,一個45歲的病人來找我做髖關節,建議她用陶對陶的,當時算下來雙側做完總費用大約10萬元,這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她家裡籌集起來確實有困難。正好趕上一家個體醫院搞救助專案,都做下來不過2萬元,當然,是用最普通的關節。我沒辦法阻攔她。7年後又見到她,發現雙側的人工關節嚴重磨損,骨頭大量溶解,人工關節都突破到了骨盆裡面。疼痛難忍,只能做第二次,也就是翻修手術了。我真的不忍心告訴她,雙側翻修的總費用要在20萬元以上,即使用最好的材料,也難使用超過20年。還要冒著神經、血管損傷,感染等巨大的風險。
無論換什麼樣的關節,手術後5年之內是感覺不到差別的,但人生是漫長的,現在正確選擇的人工關節是可以保證長期使用的,如果選對了,一次手術,一生無憂;貪圖一時的便宜,卻常常是種下了禍根。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但也不是說越貴越好,我們也常常勸一些富裕的老人和孝順的子女,70歲了,金屬對塑料完全就夠用了,不必過於破費,合理就好,有錢可以用在別處。
總之,選擇一個合適的關節,算是一個重大的決定,一定要參考自己的年齡,骨質條件和經濟條件,多查多問,選擇正規醫院治療,不可貪圖便宜也不要奢侈浪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