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趙海波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區域性關節軟骨退變,軟骨下骨裸露,關節邊緣骨刺形成及關節畸形和軟骨下骨質緻密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於男性。

  病因尚不明確,但認為主要與年齡增長、肥胖、關節過量活動(如關節經常劇烈活動)、關節外傷、遺傳、骨內高壓、骨質疏鬆、代謝及內分泌異常有關。

  病理改變首先發生在軟骨,使軟骨成分發生改變,從而使軟骨彈性降低甚至消失,承重軟骨面從正常的光滑狀態變為破棉絮狀,軟骨下骨裸露,由於不斷摩擦,骨面變得很光滑,呈象牙樣骨,而非承重軟骨面出現修復,新骨形成,在關節緣形成骨刺。另外疾病的整個過程還涉及韌帶、關節囊、滑膜及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喪失。

  本病可發於全身各關節,但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也常見於脊柱小關節及手指關節等部位。尤以膝、髖關節病變為多。

  膝關節骨關節病

  是老年女性好發的一種常見良性病變。特別在絕經期後的女性,由於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質疏鬆的發生使得軟骨加速退變,同時由於既往的軟骨損傷和磨損,使得軟骨下骨暴露,產生疼痛。

  膝關節分為三個間室也就是三個分關節,分別是髕股關節,脛股內側關節、脛股外側關節。骨關節病首先好發的是髕股關節骨關節病,一般的病人多出現的是髕骨軟骨磨損,軟骨下骨暴露,硬化,周緣骨質增生,繼而出現股骨滑車軟骨的進一步退變,接著就會出現脛股內側或外側間室出現退變表現。

  所以在骨關節病早期多首先出現的是膝關節上下樓或者蹲起動作時的疼痛。進一步才出現的是走平路時關節的疼痛。

  治療: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病,需要按照病情情況進行階梯治療。

  第一階段,對於偶爾出現的膝關節的症狀,首先需要進行的是保守治療,可以注意休息,關節周圍進行熱敷、理療,保暖,減少活動一段時間,疼痛等症狀就會好轉。

  第二階段,對於第一種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在前期理療的基礎上加用非甾體消炎藥,如扶他林、芬必得等,區域性外用消炎止痛的軟膏或者膏藥,還可以合用一些疏經通絡的中藥;另外可以輔助服用營養軟骨的氨基葡萄糖膠囊進行治療;如果上述治療都無效時,可以採用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或者玻璃酸鈉,不僅可以營養軟骨同時可以潤滑關節,改善關節功能和改善症狀。

  第四階段,對於上述任何保守治療都無效的患者,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的,而且關節影像學檢查發現明顯的關節磨損畸形的患者,可以選擇進行關節置換手術,所謂關節置換通常就是進行關節表面置換,只是把關節磨損嚴重的表面的一薄層骨頭削掉,代以鈷鉻鉬合金片,加中間的聚乙烯墊片。

  關節表面置換手術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應用於臨床。目前,該技術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日臻完善,並且逐漸的在全世界推廣開來,進入我院也將近10年。除了用於治療骨關節炎以外,我們還可以用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在糾正畸形的同時,去除疼痛的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