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甲狀腺癌
未分化甲狀腺癌是一種侵襲性的未分化腫瘤,疾病相關死亡率達100%。未分化甲狀腺癌患者的年齡比分化性甲狀腺癌的年齡大,平均診斷年齡約為65歲。小於10%的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下,60-70%的患者為女性。37 近50%未分化甲狀腺癌的患者先前有或同時伴有分化性甲狀腺癌。未分化甲狀腺癌往往是由分化性甲狀腺癌發展而來,經過一個或多個去分化步驟,尤其是腫瘤抑制蛋白P53的丟失。188 關鍵事件尚未確定,導致分化性甲狀腺癌未分化轉變的機制尚不清楚。分化性甲狀腺癌可以聚碘,表達TSH受體且生成甲狀腺球蛋白,但分化不良或未分化的腫瘤卻無這些功能。因此,對於低分化或未分化甲狀腺癌的患者,不建議行放射性碘掃描且放射性碘治療也無效。
15-50%的未分化性甲狀腺癌患者在初診時即具有廣泛的區域性浸潤或遠處轉移。189 肺與胸膜是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佔遠處轉移的90%。約5-15%患者有骨轉移;5%有腦轉移;其它少見的轉移部位包括面板、肝、腎、胰腺、心和腎上腺。所有未分化的甲狀腺癌均為IV期(A, B或 C)。(見表1) T4分類包括:
(1)T4a腫瘤:位於甲狀腺內且能手術切除;
(2) T4b腫瘤:侵及甲狀腺外且不可手術切除。未分化性甲狀腺癌臨床上通常表現為無法手術切除。
未分化甲狀腺癌通常是通過FNA或手術活檢得以診斷。然而,有時未分化性甲狀腺癌很難與其他原發性甲狀腺惡性疾病(如:MTC、甲狀腺淋巴瘤)或轉移至甲狀腺的低分化癌相鑑別。190 診斷步驟包括:血常規、血鈣和TSH水平的檢測。頸部和縱隔的CT掃描可確定甲狀腺腫瘤的侵犯範圍並可鑑別腫瘤是否侵及大血管和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結構。191 大多數肺部轉移為多結節性的,可以通過常規胸片發現。骨轉移通常是溶骨性改變。
治療與預後
未分化甲狀腺癌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且該疾病是致命性的。從確診起,中位生存期為3-7個月。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25%和5%。189 50%的患者是死於上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儘管經常有氣管造口術),且由於其它區域性或遠處轉移併發症導致其餘患者死亡。病變侷限於頸部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為8個月,若腫瘤侵犯到頸外,則中位生存期僅為3個月。192 其他預示預後不良的因素包括:初診年齡大,男性,主訴為呼吸困難。
除了腫瘤較小且侷限於甲狀腺或易切除結構的患者,一般甲狀腺全切術不能延長存活期。192,193 按傳統劑量給予的外RT治療一般也不能延長存活期。雖然有近40%的患者最初對RT有反應,但大多數患者會發生區域性復發。雖然約20%患者的遠處轉移灶對單藥化療有反應。一般該治療無法提高存活率或控制頸部疾病的進展。超分割RT聯合輻射致敏劑阿黴素可增加區域性反應率達80%,且隨後中位生存期為1年。而遠處轉移時致死的主要原因。194 ;聯合超分割RT和阿黴素,並繼以對反應性患者行削體手術,也同樣可提高區域性疾病的控制。195 然而,新增大劑量的其他化療藥物不能提高遠處轉移的控制或提高存活率。有研究將紫杉醇應用於新診斷的患者,結果顯示該藥物具有姑息性益處。196在Ⅰ期臨床試驗中,未分化甲狀腺癌對考布他汀A4磷酸鹽(CA4P)具有一定的完全反應時間,並可獲得超過3年的無病生存。197現在正進行CA4P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方式包括:
(1)單藥用於治療轉移性或無反應性未分化性甲狀腺癌;
(2)與阿黴素、順鉑和放療聯合,用於治療新診斷的並有區域性進展疾病的患者。作為血管靶向藥物,CA4P可迅速及選擇性的抑制腫瘤血管,並導致大塊壞死。CA4P可能與傳統的化療藥物或放療聯合發揮效果。198 但CA4P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因此,需仔細選擇接受該治療的患者。
當未分化甲狀腺癌病理診斷一旦確定,專家組認為最重要的是迅速確定是否有區域性切除的可能,因為有50%的患者是死於不受控制的頸部疾病。患者需進行頸部CT掃描和胸片檢查。如果腫瘤可能切除,則可選擇全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並聯合所有受侵犯的區域性或區域結構和淋巴結的選擇性切除。本指南建議,對腫瘤無法完全切除的患者,需要採取保護呼吸道的措施,包括:預防性的氣管造口術。除了手術治療,所有患者應接受多科性治療。雖然超分割RT聯合化療可獲得最佳療效,專家組認為該治療具有相對大的毒性且很少報道有緩解期延長。由於缺少特定藥物有效性的證據,本指南不推薦任何特定的化療藥物用於放療增敏或全劑量治療。除RT和化療外,可考慮其他治療措施,特別是臨床試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