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資訊理論內容。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科分類:
中醫內科主要治療外感病和內傷病兩大類。外感病是由外感風、寒、暑、溼、燥、火六淫及疫癘之氣所致疾病。內傷病主要指臟腑經絡病、氣血津液病等雜病。
中醫婦科主要治療婦女月經病、帶下病、不孕症、妊娠病、產後病、乳房疾病、前陰疾病和婦科雜病。中醫治療婦人疾病具有一定優勢,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綜合徵、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等。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防治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古屬“瘍醫”範疇,又稱“接骨”,“正體”,“正骨”,“傷科”等。中醫骨傷歷史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各族人民長期與損傷及筋骨疾患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具有豐富的學術內容和卓著的醫療成就,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華名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醫外科主要治療包括瘡瘍、癭、瘤、巖、肛門宣腸疾病、男性前陰病、面板病及性傳播疾病、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病等。
中醫兒科主要治療小兒疾病。由於小兒的生理特點和病理特點與成人不同,因而治療的方法和用藥也與成人不同。其主要表現在:小兒抗禦外邪的能力差,一旦發病,證候的傳變迅速,與成人有著很大差異。患兒對疾病的痛苦往往不能正確表達,加上小兒腑臟嬌嫩,對藥物的反應和耐受力也與成人不同,因而開設小兒專科很有必要。
中醫鍼灸是針刺法和炙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刺激來治療疾病。炙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薰灼體表的經絡腧穴,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鍼灸療法適用於各科疾病,包括許多功能性疾病和傳染病,以及部分器質性疾病。
中醫治未病。治未病是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治未病包含三種意義: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是預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
中醫肛腸科以中醫中藥整體觀為指導,採用藥物注射、手術結紮、掛線等微創治療手段,同時運用中藥口服、薰洗、坐浴及中藥藥膏外用等綜合方法,以“微創傷、微疼痛”為特色,以“短病程、高療效”為理念,為廣大肛腸疾病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