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科 主任醫師 趙西平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見多發病,全社會都高度關注。近期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對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作了更新(2010年),藉此機會和廣大病友談談慢性乙肝的防治知識。

  一、乙肝疫苗預防接種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國開展乙肝計劃免疫接種已取得明顯成效。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攜帶率由原來的10%左右降為7%左右, 5歲以下兒童的HBsAg則低於1%。乙肝表面抗體陰性且未感染乙肝者均可接種,重點是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和高危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戀或多性伴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針,按照0、1、6個月程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每針劑量為10微克疫苗,成人可採用20微克劑量。對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如仍無應答可接種一針60微克重組酵母乙肝疫苗。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乙肝抗體監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可監測乙肝抗體,如抗體滴度<10 mIU/mL,可給予加強免疫一次。

  二、乙肝傳播途徑及阻斷

  HBV是血源傳播性疾病,主要經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嬰及性接觸傳播。生活中隱性血液暴露途徑較多,如醫源性注射和侵入性診療操作、修足、紋身、扎耳環孔、共用剃鬚刀和牙刷等,均可能導致HBV傳播。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 (產) 期,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與HBV陽性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的危險性增高。

  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都不會傳染HBV。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亦未發現HBV能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 傳播。

  預防乙肝傳播除接種疫苗外,還要注重傳播途徑的阻斷。

  1、減少隱性血液暴露。

  2、不共用針具、剃鬚刀和牙具等用品。

  3、正確的性行為。在性伴健康狀況不明的情況下,要使用安全套以預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傳播疾病。

  3、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24 h內儘早(最好在出生12 h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劑量應≥100 IU,同時在不同部位按0、1、6月方案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關於乙肝媽媽能否哺乳,指南指出,新生兒在出生12 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後,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哺乳。但需要指出的是,其證據等級較低,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慢性乙肝的治療

  乙肝的治療最近十多年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通過採用以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手段,目前已經能夠控制和延緩乙肝病程進展,顯著改善疾病預後和病人生活質量。

  抗病毒藥物包括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前者包括隔天一針的普通干擾素以及一週一次的長效干擾素。後者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替諾福韋酯等。相比較而言,干擾素治療療程較短(1年),取得療效後作用較持久,但副反應較大,總體有效率有待提高。而核苷類藥物服用方便,近期效果較好,但療程較長(一般至少2~3年)。具體選用哪一種藥物,要結合藥物特性和患者情況包括經濟狀況決定。

  在實施乙肝抗病毒治療時,要強調:

  1、明確治療的目標。現階段藥物尚難以徹底根治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現實目標是病毒陰轉、e抗原轉換(“大三陽”變“小三陽”)、轉氨酶復常。乙肝表面抗原的轉換則很難達到。

  2、掌握好適應症。要結合病毒水平、轉氨酶高低、影像學檢查、患者年齡以及伴隨病症等綜合考慮,既要避免操之過急,又要避免延遲治療。

  3、選擇合適的藥物,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4、根據治療過程中的病毒應答狀況,適時對治療方案做出調整,以減少耐藥情況的發生,爭取最大治療效果。

  廣大病友在尋醫過程中,要避免幾個誤區。

  誤區一:盲目追求乙肝的徹底轉陰。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是很多病人的夢想。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研製出一個可以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極少部分患者隨著時間推移,表面抗原轉陰甚至出現表面抗體,主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對於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現實目標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乙肝病毒DNA轉陰是“銅牌”,乙肝病毒e抗原轉陰,並出現e抗體(也就是”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是“銀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甚或出現表面抗體是“金牌”。在乙肝治療過程中,摘“金”很難,如果能贏得“銀牌”也很好。奪得“銀牌”意味著機體對乙肝病毒免疫力的恢復以及病毒被持久抑制。奪得“銅牌”意味著病毒的複製量減少了,病情進展的風險降低。盲目追求所謂的“徹底轉陰”往往會誤入歧途。

  誤區二:抗病毒需要終身服藥。

  乙肝治療強調持續抑制病毒複製,抗病毒治療是一個相對較長期的過程。有些患者把“長期治療”當成“終身服藥”,極大影響了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信心。正如上面提到的能拿到“銀牌”也是不錯的。e抗原陽性病人治療後如果實現了“雙達標”,即血液中的病毒DNA檢測不到,同時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此後每半年複查一次,連續兩次都達標,就可以考慮停藥觀察。當然特殊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償不主張停藥。

  誤區三:忽視抗病毒治療。

  有些患者覺得乙肝抗病毒只能控制不能斷根,不如只護肝不抗病毒。這是大錯。許多慢性疾病都難以斷根卻可以控制,抗病毒是控制乙肝的關鍵。當然,如前面談到,抗病毒要掌握好指徵,不能盲目。

  誤區四:乙肝越早治療越好。

  慢性乙肝在其漫長的變化過程中,要經歷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複製期和再活動期。免疫耐受期表現為病毒高複製但肝臟無明顯損害,轉氨酶正常,此期持續時間往往很長,尤其是年輕患者。此時用藥多達不到理想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