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其

  在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中,中風是位列第三位的死因,位於心臟病及癌症之後,也是致殘的首要病因。而中風是目前我國居民前三位死因,也是導致60歲以上人群肢體殘疾的第一位原因。而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我國中風發病目前呈現“井噴”態勢,2012年我國有症狀中風患病率達到1.82%,而且在以每年約9%的速度上升。俗稱的中風,包括以下三種疾病:第一種為腦血管梗塞,在中風患者中所佔比例最高,約佔88%左右;第二種為腦實質出血(俗稱“腦溢血”),在中風患者中所佔比例約9%;第三種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在中風患者中所佔比例約為3%。在美國55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中,無症狀性腦梗塞的發病率約為11%;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但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人口中,無症狀性腦梗塞的發病率應該與西方國家類似。而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是導致腦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引起腦梗塞的病因中,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約佔10%-18%。頸動脈狹窄引起中風的機率隨著狹窄程度的增加升高,當頸動脈狹窄70%-79%時,約19%的人會在兩年內發生中風;當頸動脈狹窄80%-89%時,約28%的人會在兩年內發生中風;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在90%以上時,約33%的人會在兩年內發生中風。據統計,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患頸動脈狹窄者約佔9%,多發生於頸總動脈分叉和頸內動脈起始段。有些狹窄性病變甚至可能逐漸發展至完全閉塞性病變。頸動脈狹窄的主要病因為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手術修復狹窄的頸動脈可有效降低中風的發病率及中風引起的致殘率。美國每年約有數十萬人進行各類狹窄頸動脈修復手術,有效地降低了中風的發病率。

  1、定期健康體檢

  早期發現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約佔90%以上。2011年美國《顱外頸動脈和椎動脈管理指南》推薦在以下高危人群中篩查無症狀頸動脈狹窄。頸動脈B超是最為經濟的篩查方式。
  (1)聽診發現頸動脈雜音;

  (2)伴有症狀性外周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和粥樣硬化性主動脈瘤;

  (3)具有大於2個如下危險因素: 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一級親屬60歲前有動脈粥樣硬化史、有缺血性腦卒中家族史。
  頸動脈狹窄的早期症狀大多數頸動脈狹窄患者在早期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由於頸動脈狹窄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患者早期主要表現為嗜睡、記憶力下降,工作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俗稱 "小中風") 是頸動脈狹窄引起的典型症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指大因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而導致的突發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發病時間一般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可以反覆發作。傳統定義為24小時內症狀完全消失,現在新的定義為症狀1小時內消失。一般發病超過兩小時會遺留神經功能缺損表現及CT或磁共振可見的影像學徵象。主要由突發的腦血管痙攣或血管壁上微小的栓子脫落引發。一般起病急,5分鐘可以達到高峰,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症狀、黑蒙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包括視野缺損、眩暈、短暫失語,運動功能失調,一側肢體突然短暫無力等症狀。如走路時突發一側下肢無力而跌倒,十數分鐘內恢復,為TIA的典型症狀。TIA通常是中風的前奏,症狀發作後的一週內發生中風的危險最高。

  頸動脈狹窄的預防治療一種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這一疾病發生。頸動脈粥樣斑塊硬化性狹窄只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在頸部的表現。當您在健康體檢時發現體內動脈有硬化斑塊或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等情況時,應當積極開始治療。比如戒菸、適當加大運動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等。這些都是不亞於藥物臨床效果的治療方法,當這些方法效果有限時,再加以適當的藥物治療,以延緩硬化斑塊的發展。
  2、頸動脈狹窄的治療
  (1)輕中度頸動脈狹窄的治療狹窄程度在50%以下的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不需要手術治療,用藥物等治療方法控制狹窄的發展即可。
  (2)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現在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另一種為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兩種方法在遠期療效上無顯著差別,主要差別體現在圍手術期的風險上。相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而言,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發生圍手術期中風的比例較高,發生手術部位血腫,傷口感染等的危險性較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另一個缺點是有手術傷口,影響美觀,但在我國費用較為低廉。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另一個優點是創傷小,對於高齡,身體條件差,無法耐受常規手術的病人較為適合缺點是價格昂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有上百年曆史,療效久經考驗;而支架植入術歷史較短,支架材質對長期預後影響較大。選擇什麼樣的手術方法應根據病人身體狀況、經濟條件等綜合考慮。在國外的醫療指南中,對於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0%,且沒有中風病史的病人,推薦以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為主,而不是支架植入術。目前在美國每年約有20萬以上的病人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病人數量略少於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在美國約60%的頸動脈狹窄病人在血管外科接受手術治療,在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病人比例約在40%左右。對於有手術適應症,手術風險較小且年齡相對較輕的病人,筆者現階段推薦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畢竟這一術式經受了幾十上百年的考驗,遠期療效確切。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今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可能會優於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