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種非化膿性炎症,咽鼓管機能障礙是其主要發病基礎,也是最常見的病因。兒童由於咽鼓管解剖和生理結構上的特點,咽鼓管咽口容易堵塞,導致咽鼓管和中耳腔引流障礙。當咽鼓管功能障礙時,中耳氣體交換和中耳腔氧分壓降低,CO2分壓上升,pH值下降,黏液腺體的分泌增加,出現中耳滲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因其炎症造成鼻咽部黏膜易感染和水腫也是導致咽鼓管阻塞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腺樣體肥大其增生組織的機械性壓迫咽鼓管咽口對引起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影響更大。另外咽鼓管清潔廓清功能障礙也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咽鼓管黏膜纖毛結構能阻止細菌進入中耳腔,纖毛運動可推動粘液從中耳腔向鼻咽部移動,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纖毛功能異常,可導致細菌進入中耳腔,發生分泌性中耳炎。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除了常規應用抗生素、激素、鼓室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張和鼻腔滴減充血劑外,還應分析病因後綜合治療,任何單一的治療方法都不能獲得最佳效果。
特別是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例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一定要查明病因,伴有夜間打鼾的患兒可行鼻內窺鏡或纖維鼻咽鏡檢查,以明確腺樣體是否肥大,對於腺樣體過度肥大者可手術刮除或摘除。患有慢性扁桃體炎的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因扁桃體組織生理功能活躍,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免疫球蛋白,若不是反覆發生扁桃體炎,不宜摘除扁桃體,若是頻繁發作,扁桃體組織被纖維組織所替代,失去其生理功能,且成為了細菌的“儲藏地”,又影響咽鼓管的泵吸作用 ,可考慮摘除扁桃體。對於慢性鼻竇炎患兒,應行鼻竇CT檢查,明確診斷,宜採用保守治療,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區域性滴麻黃素減輕黏膜充血。有上頜竇炎者必要時行上頜竇穿刺沖洗。有腺樣體狀肥大或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等明確病因的患兒,針對病因治療是預防分泌性中耳炎復發的關鍵。
除積極治療病因外,還應指導患兒家長學會咽鼓管間接吹張術,以便在家中作經常性治療。同時應通過各種方法增加作吞嚥動作的次數,鍛鍊咽鼓管的啟閉功能。已治癒的患兒應定期隨訪,對預防分泌性中耳炎復發也有重要的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