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副主任醫師 韓其濱

  幹槽症又稱侷限性牙槽骨炎、纖維蛋白溶解牙槽炎。

  幹槽症的發病率為10%~15%,主要發生於下頜第三磨牙拔除後牙槽窩內。

  一般發生在拔牙3~4天以後,是由口腔內細菌引起的拔牙窩的感染,血塊分解脫落,感染嚴重者可有小的死骨形成。

  幹槽症的臨床表現為自發性疼痛,並向耳顳部或前牙區放射。

  病人拔牙後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或懷疑發生幹槽症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因為單純吃消炎藥和止痛藥對治療幹槽症效果不明顯。

  醫生檢查時,可發現牙槽窩內呈空洞,無血塊凝結,牙槽窩骨壁暴露,並呈灰白色,觸及骨璧時疼痛加劇,重者牙槽窩內有壞死組織;伴惡臭。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程可持續半個月以上或致感染擴散。

  幹槽症的處理以區域性治療為主。最好處理撥牙窩時在區域性麻醉下進行,否則,由於疼痛而使牙槽窩內感染灶清除不徹底。

  方法是:在局麻下徹底搔刮牙槽窩,然後用1.5%~3%過氧化氫和鹽水棉球反覆擦拭牙槽骨壁,用蘸有丁香油或地卡因的碘仿紗條鬆鬆填塞牙槽窩,一般當天即可止痛。

  2~3天更換一次碘仿紗條,至牙槽窩內新鮮肉芽生長為止。如果是幹槽症早期,區域性搔刮乾淨後,待血塊充盈,紗布重新咬合止血即可。

  幹槽症的發生原因尚不十分明確,主要原因可能與創傷、感染、解剖部位等有關,特別需提出的是幹槽症的發生與拔牙術後的護理關係密切。

  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病人,拔牙後應按醫生囑咐行事,嚴禁撥牙後刷牙、漱口、吐沫等動作,保護好拔牙窩內的血凝快,減少發生幹槽症的各種可能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