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槽症(Dry Socket):也可稱為纖維溶解性牙槽炎(fibrinolytic alveolitis)。為拔牙後常見的疼痛嚴重的併發症,最常發生於下頜阻生智牙撥除後。主要症狀為拔牙2-3天后有劇烈疼痛,並可向耳顳部、下頜區、頭頂部放散,一般鎮痛藥物不能止痛;拔牙窩內可空虛,或有腐敗變性的血凝塊,有強烈腐臭味。病理學上主要表現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輕微的侷限性骨髓炎。國內報告下頜阻生智牙術後幹槽症發生率為4%-10%。
一、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有多種學說,目前均不能全面解釋幹槽症的發病及臨床表現。
1、感染:但迄今為止,單一的病原菌尚未發現。多數學者認為幹槽症是一種混合感染,厭氧菌起重要作用。
2、拔牙創傷:複雜拔牙,創傷大、時間長,發生幹槽症機率較高。
3、性別: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5倍。
4、年齡:隨年齡增高發生率增加。
5、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患病率較未口服避孕藥婦女增高3倍。
6、吸菸:吸菸者較不吸菸者患病率高5倍,拔牙後24小時內吸菸的發生幹槽症的比率高達40%。
7、冠周炎:冠周炎患牙較未發生冠周炎的幹槽症發生率高。
二、疾病症狀
主要症狀為拔牙2-3天后有劇烈疼痛,並可向耳顳部、下頜區、頭頂部放散,一般鎮痛藥物不能止痛;拔牙窩內可空虛,或有腐敗變性的血凝塊,有強烈腐臭味。
三、疾病鑑別
1、拔牙術後反應性疼痛:反應性疼痛術後當日即出現,疼痛一般不嚴重,呈逐漸減輕趨勢,3-5天內基本消失,檢查拔牙創血凝塊基本正常。而幹槽症則是於拔牙後2-5天再次出現的劇烈疼痛,放散痛,持續時間長。
2、拔牙術後感染:咽頰前間隙感染,術後疼痛,開口受限嚴重,伴有吞嚥困難,下頜角內側明顯壓痛,第三磨牙佘策下後方紅腫、壓痛,穿刺有膿液。而幹槽症臨床表現主要是劇烈的自發性疼痛,沒有明顯軟組織腫脹,也沒有膿液。
四、區域性處理
區域性麻醉下徹底清創,使用3%過氧化氫溶液反覆擦拭,取出腐敗壞死物質,直至牙槽窩清潔,不用反覆搔刮拔牙窩,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將碘仿紗條填入拔牙創,可以縫合牙齦。經上述處理後絕大多數可以基本止痛,如果無明顯疼痛,10天左右取出碘條。
五、藥物治療
可以應用阿莫西林、頭孢等廣譜抗菌素,甲硝唑等抗厭氧菌抗生素輔助治療。0.12%氯己定溶液漱口可以幫助控制感染,維持口腔衛生。疼痛嚴重者可以口服止痛藥。
六、預防方法
預防幹槽症的發生應重視減少手術創傷,保護血凝塊,注意口腔衛生和術後適當休息。拔牙後在拔牙創內填塞各類抗感染、保護血凝塊、減小拔牙創體積的物質,均能起到預防幹槽症發生的效果。填塞物包括碘仿海綿、含有氯己定、抗生素的明膠海綿等。應做好術前準備,如清潔口腔衛生,術中做好消毒,減小拔牙創傷,避免大量唾液等汙染物。術後做好護理,保護拔牙創血凝塊,避免吸吮,戒菸,24小時內不能漱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