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主治醫師 陳國昆

  幹槽症(Alveolarosteitis)又稱侷限性牙槽骨炎、纖維蛋白溶解性牙槽炎,可以發生在任何拔牙創口,以下頜阻生智齒拔除後發生率最高,發病率大致在15%左右;一般在術後2~4天出現,牙槽裡的血塊脫落之後,牙槽骨直接暴露於口腔環境,癒合過程受到影響;患者拔牙區域發生疼痛、口臭、腫脹等現象。拔牙後,牙根原來所在的牙槽窩,應該由血凝塊充滿而後漸漸癒合,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拔牙後2~4天牙槽窩內血凝塊分解、破壞、脫落、感染而導致拔牙窩骨壁暴露併發生多處小的骨質壞死灶,可出現碎小的死骨。患者出現耳顳部或前牙區劇烈疼痛,並向頭頂部放射,檢查時發現拔牙窩內血凝塊脫落,骨壁暴露,並呈灰白色,探針碰到骨壁時十分疼痛,治療不及時,病程可持續2~4周或更長。

  幹槽症的治療方案:

  1、幹槽症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造成頜骨骨髓炎。

  2、幹槽症的治療原則是止痛、清創、隔離外界刺激、解除牙槽骨壁感染及促進正常肉芽組織生長。

  3、阻滯麻醉下,拔牙創口區域性用3%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交替沖洗,用刮匙刮除不健康的組織,將粘著的腐敗壞死物徹底清除乾淨後,在牙槽窩內放入碘仿紗布止痛、消炎;幹槽症早期,區域性搔刮乾淨後,待血塊充盈拔牙創口區域後,直接使用紗球重新咬合止血即可;放置碘仿時可加少量的丁香油,具有安撫、消炎、鎮痛及防腐作用,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4、全身使用抗菌、消炎、鎮痛藥物。

  5、很多牙科醫生建議對於可能加大的拔牙創口使用雲南白藥粉劑區域性填塞方法也可以治療和預防幹槽症的發生;敷上抗生素軟膏或填以抗菌劑或丁香油等等也有一定效果。

  6、出現骨壞死、頜骨骨髓炎時,應該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拍攝X光片、局麻下搔刮清創、去除壞死骨組織、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保護新鮮骨創面。

  幹槽症的預防措施:

  1、加強醫生的無菌觀念。

  2、提倡微創拔牙,術中不要盲目的擴大創口,儘量減少創傷,術後應儘量縮小拔牙創口,壓迫頰、舌側骨板,使之復位以縮小創口,並拉攏縫合牙齦,縫合時注意不宜過緊過密,以防術後腫脹。

  3、拔牙前、後可適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拔牙後應按醫生囑咐行事,嚴禁撥牙後24小時內刷牙、漱口、吐沫、舌頭觸動傷口,保護好拔牙窩內的血凝快,減少發生幹槽症的可能性。

  5、傷口癒合之前儘量進食軟食,避免拔牙側咀嚼,注意飲食的清潔衛生,淡鹽水漱口刷牙。

  6、吸菸者更容易出現幹槽症,建議術後戒菸2~3天。

  7、儘量清除患牙根尖處殘餘肉芽組織和過高的骨尖突出。

  8、嚴重感冒期間或身體、精神狀況不佳的時候不建議拔牙,尤其是難度比較的後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