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電腦、平板、智慧手機成為年輕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和職業工具。但隨之而來的是頸椎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多。其原因是使用這些移動電子裝置使得年輕人經常處於低頭狀態,經椎間盤退變加劇、頸椎生理彎曲逐漸消失甚至出現反向後凸。
輕者感覺頸部僵硬、酸脹,偶爾伴有頭暈等症狀;嚴重者出現上肢麻木、拿東西力量下降、走路出現不穩的感覺。輕者可以通過按摩、牽引等方式緩解症狀,嚴重者則需要手術治療。而傳統手術往往採用椎間盤摘除、椎間植骨融合這種經過60多年臨床使用被證實有確切療效的方法。但是,這種融合手術會犧牲掉手術節段頸椎的活動度,換句話講就是本來有5節可以活動的頸椎經過這種手術治療後僅剩下4節或更少的節段可以活動。
這樣,殘留的頸椎活動節段的椎間盤所承受的負荷或加重,久而久之,這些原本正常的椎間盤會加速退變和老化,使患者再次罹患頸椎病。為了解除這一問題,醫學家們研究設計出了人工頸椎間盤,通過人工頸椎間盤來代替正常人體頸椎間盤的功能。這種手術既解除了病變頸椎間盤對脊髓和神經的壓迫,又保留了手術節段頸椎的活動度,達到仿生的目的,以消除傳統手術後的不良影響。
經過不斷完善,新一代的人工頸椎間盤設計更科學,使用年限更長,併發症更少。下面我將我所完成的部分手術照片上傳給公眾,讓大家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