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 曾曉勇

  腎癌,又稱為腎細胞癌、腎腺癌,起源於泌尿小管上皮。腎癌約佔成人惡性腫瘤的80%-90%,是成人最常見的腎臟腫瘤。男女之比約為2:1,可見於各個年齡段,高發年齡50-70歲。隨著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早期腎癌得到了及時診斷。不吸菸及避免肥胖是預防腎癌發生的重要方法。
  疾病分類
  目前腎癌分為10種類型:腎透明細胞癌、乳頭狀腎細胞癌(Ⅰ型和Ⅱ型)、腎嫌色細胞癌及未分類腎細胞癌、Bellini集合管癌、髓樣癌、多房囊性腎細胞癌、Xp11易位性腎癌、神經母細胞瘤伴發的癌、黏液性管狀及梭形細胞癌分型。腎透明細胞癌最常見,約佔90%。
  發病原因
  腎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的原因有:
  吸菸:大量的前瞻性觀察發現吸菸與腎癌發病正相關。
  肥胖和高血壓,高體重指數(BMI)和高血壓是與男性腎癌發病危險性升高相關的兩個獨立因素。
  職業:有報道長期接觸金屬鎘、鉛的工人、報業印刷工人、焦炭工人、乾洗業和石油化工產品工作者腎癌發病和死亡危險性增加。
  放射:長期暴露於某種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腎癌的風險。
  遺傳:已明確的遺傳性腎癌包括:①VHL(視網膜和中樞神經血管母細胞瘤病)綜合徵;②遺傳性乳頭狀腎癌;③遺傳性平滑肌瘤病腎癌;④BHD綜合徵(一種顯性遺傳綜合徵)。

  飲食因素:調查發現高攝入乳製品、動物蛋白、脂肪,低攝入水果、蔬菜是腎癌的危險因素。可能增加腎癌危險性的食品及藥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熱鎮痛藥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藥物、利尿劑及紅藤草又名“千根”等。
  在進行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發現腎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現象。因此透析超過3年者應每年B超檢查腎臟。有報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腎癌。腎癌患者中14%患有糖尿病,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5倍。
  發病機制
  腎癌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根據目前的研究,腎癌是一種具有獨特發病機制的惡性腫瘤,發生機制極為複雜。
  播散途徑:腫瘤逐漸生長,可直接侵入腎盂,腎盞,甚至輸尿管。癌細胞穿破腎被膜,可侵犯腎上腺和腎周圍脂肪組織。此外,腎癌常侵入腎靜脈,有的在靜脈腔內形成條索向下腔靜脈延伸,甚至達右心房。癌組織血管豐富,早期即可發生血路轉移,最常轉移到肺、骨髓和對側腎臟。淋巴道轉移常首先到腎門及主動脈旁淋巴結。
  臨床表現
  多發人群
  有遺傳性腎癌家族史者;中年以上的吸菸、酗酒、患高血壓的“胖”男人。
  疾病症狀
  多年來,把血尿、疼痛和腫塊稱為腎癌的“三聯徵”,其實大多數病人就診時三聯徵俱全者僅佔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癒。所以全面瞭解腎癌的一些常見的臨床表現顯得非常必要。

  一、無明顯症狀:目前,臨床上40%以上的腎癌是因健康體檢或其他原因檢查而偶然發現的,無明顯症狀或體徵,且其發現率逐年升高,大部分為早期病變,預後良好。定期體檢很重要。
  二、典型區域性症狀:血尿、腰痛、腹部腫塊“腎癌三聯徵”,在臨床出現率已<15%,常預示病變已至晚期。多數病人只出現“三聯徵”中的一個或二個症狀。
  血尿:約40%的腎癌病人出現血尿,可為肉眼血尿,也可為鏡下血尿。大量血尿有血塊形成時可出現腎絞痛、排尿痛、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
  腫塊:腎臟位於腹膜後,位置深,腹部觸診時摸不到,只有當腫瘤較大或位於腎下極才可觸及到腫塊,約10%~40%患者可捫及腹部腫塊,有時可為唯一的症狀。
  疼痛:腰痛是因腫瘤長大後腎包膜張力增加或侵犯周圍組織而發生,表現為持續性鈍痛。腫瘤出血致腎被膜下血腫也可出現鈍痛或隱痛。腫瘤侵犯臨近組織器官如腰大肌或神經可引起持續而嚴重的腰背部疼痛。疼痛發生率為20%~40%。有相關表現應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