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住院醫師 鄧楨翰

  急性肩關節前脫位在創傷骨科中較為常見。急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首先要對脫位關節的及時復位。肩關節脫位復位方法很多,經典的肩關節復位方法包括Hippocrates法,Kocher法,Stimpson法以及Milch法等。近年來報道的新方法包括FARES(fast, reliable, and safe)法和Eachempati 外旋法。

  相比傳統復位法,這兩種新復位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可靠,快速,舒適,疼痛更少等特點。最近,印度學者就上述兩種肩關節復位方法進行了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相關結論發表在近期的Injury雜誌上。

  研究者選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間研究者所在的一級創傷中心就診的急性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所有患者肩關節脫位均經過影像學和臨床症狀,體格檢查確診。

  入選標準:

  1、年齡大於18週歲;

  2、肩關節脫位時間小於24小時;

  3、既往無肩關節脫位病史;

  4、在醫院就診前未服用止痛藥,肌鬆藥等相關治療藥物;5.患者意識清醒,可以合作配合;患者如果合併較為嚴重的骨折,如NEER3部分或4部分骨折,關節盂骨折等,或者合併較大創傷等則不納入研究。符合研究納入標準的患者共160名(表1)。在患者來院就診,確診肩關節脫位後將患者隨機分配進入FARES組及Eachempati組,各組共80名患者。

  表1:實驗人群的人口統計學資料

  記錄以下實驗資料:

  1、VAS疼痛評分指標(0-100分);

  2、脫位到第一次開始復位的時間間隔;

  3、開始復位到復位成功後所需時間;

  4、嘗試完成復位的次數;5.復位後的併發症。

  FARES復位技術:患者仰臥位,復位者站立與患側,雙手握住患肢的手腕部位,保持患者的肘關節處於伸直狀態,對脫位患肢施展炎肢體軸向的牽引力,牽引過程中逐漸外展患肢。軸向牽引外展患肢的過程中,以每秒2-3次的晃動頻率,5cm左右的移動幅度沿身體冠狀面反覆晃動患肢。

  當肩關節外展到達90度時,繼續持續牽引並晃動患肢的過程中將患肢外旋。當肩關節外展達到120度時肩關節脫位得到復位,一旦確定肩關節脫位得到復位,將復位的患肢內收,前臂內旋放置胸壁之上進行確認。

  患者仰臥位,復位者站立與患側,雙手握住患肢的手腕部位,保持患者的肘關節處於伸直狀態,對脫位患肢施展炎肢體軸向的牽引力,牽引過程中逐漸外展患肢。軸向牽引外展患肢的過程中,以每秒2-3次的晃動頻率,5cm左右的移動幅度沿身體冠狀面反覆晃動患肢

  當肩關節外展到達90度時,繼續持續牽引並晃動患肢的過程中將患肢外旋

  當肩關節外展達到120度時肩關節脫位得到復位

  一旦確定肩關節脫位得到復位,將復位的患肢內收,前臂內旋放置胸壁之上進行確認

  Eachempati外旋復位技術:患者仰臥位,復位者站立與患側,一手握住患者手腕,一手握住肘關節,保持使肘關節屈曲90度,肩關節20度向前屈曲,並將肘關節貼緊外側胸壁(圖5)。以肩關節為支點,以上臂為旋轉軸線,轉動腕部,使前臂和上臂組成的平面和患者的冠狀面相平行(圖6)。在外旋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過渡暴力造成骨折等相關併發症。圖5-6

  患者仰臥位,復位者站立與患側,一手握住患者手腕,一手握住肘關節,保持使肘關節屈曲90度,肩關節20度向前屈曲,並將肘關節貼緊外側胸壁

  以肩關節為支點,以上臂為旋轉軸線,轉動腕部,使前臂和上臂組成的平面和患者的冠狀面相平行(圖6)

  兩組組間比較結果:FARES復位法成功率76/80(95%),Eachempati外旋法成功率73/80(91.25%),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53);而復位速度,復位時疼痛,復位次數等比較,FARES法顯著好於Eachempati法(表2)。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