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張勇

   目的:

  探討鍼灸結合神經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120例腦卒中早期肩關節半脫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70)和治療組(n=50)兩組。兩組均接受運動療法進行康復訓練;治療組同時採用鍼灸並功能性電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鐘,共治療2月。兩組分別於治療前及治療2月後,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結果:治療組治療肩關節半脫位的復位率及肩痛症狀的改善率明顯高於對照組。

  結論:

  鍼灸結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效果較常規康復訓練效果好。

  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併發症,發生率為60%~70%,多見於腦卒中後遲緩期及痙攣早期早期, 可造成患肩及上肢部的疼痛和功能受限。肩關節半脫位後絕大部分都不能自行復位,本人針對性的採用鍼灸、神經功能性電刺激、康復訓練綜合治療,探討療效。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腦卒中早期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齡48~65歲,平均56.3歲。發病時間2周~1個月;出現肩關節半脫位時間7~20天。其中腦梗死75例、腦出血45例,均經CT或MRI檢查證實。按照患者就診順序將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70例採用康復訓練+鍼灸、功能性電刺激;對照組50例採用常規康復訓練。兩組發病年齡、發病時間和病情程度等構成因素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2、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

        (1)鍼灸治療:取肩k、臂、肩s、會、肩前、肩井、天宗、肩貞肩周諸穴,諸穴手法均採用補法,諸穴以酸、麻、漲、重為得氣,每5至10 分鐘行鍼一次,每次留針30分鐘為宜。

        (2)應用神經功能性低頻儀刺激肩關節周圍肌肉,治療時電極分2組,每組兩塊方形電極,面積3cmx3cm,一組置放在患肩的三角肌(中部)與岡上肌中部,一組置放在岡下肌中部與三角肌後部。一般功能性電刺激的最佳頻率為30Hz,波形為雙向矩形波,通斷比為1:2,刺激強度以患者能接受而又不導致肌肉疲勞為度,治療時間30分鐘/次,1次/日,30天為1療程。

        ②對照組:

        (1)矯正肩胛骨的姿勢,被動活動肩關節,保持肩無痛的全範圍被動活動,當活動肩胛骨至充分上提時,治療師需同時活動患者雙肩向前伸,否則健側肩向後,患側肩前伸只是一種表象。

        (2)刺激肩關節周圍穩定肌群的活動和張力,可以通過患臂負重的活動,通過對關節的擠壓,刺激本體感覺,反射性刺激肌肉的活動。如調整患側上肢呈抑制痙攣模式體位(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伸,手指伸展,平放於治療臺上),利用患者體重使患肢各關節受壓和負重。治療師用手幫助保證患側拉長時肩胛骨的正確位置,通過患側手掌向肩做快速、反覆擠壓,讓患者保持手伸向前方,防止肩後撤。

  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無出現肩關節脫位並肩痛,為達到治療效果。診斷標準:肩胛帶下降,肩胛骨下角位置低,翼狀肩,肩峰與肱骨間凹陷>1橫指。復位標準:肩關節外部特徵正常,肩峰與肱骨間凹陷<1/2橫指。

  結 果

  1、兩組治療2個療程後結果:在治療組70例中,復位59例,未復位11例,復位率84.29%;對照組50例中,復位22例,未復位28例,復位率44%。兩組間復位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

  討 論

  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的發生機制:肩關節穩定性有賴於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的共同維持。肩關節主要由上部的岡上肌、喙肱韌帶、後部的岡下肌、三角肌後部以及前部的肩胛下肌和盂肱韌帶加強關節囊所組成。正常情況下,肩胛骨關節盂朝向上、向前及向外,肱骨頭向下運動時需移向外側,因此關節盂面向上方傾斜,在預防向下脫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上臂內收時,關節囊上部及喙肱韌帶緊張,被動地阻止了肱骨頭側向移動,也就防止了向下脫位,即肩關節的鎖定機制。防止盂肱關節脫位最重要的肌肉是那些肌纖維呈水平走向的肌肉,特別是岡上肌、三角肌後部肌纖維和岡下肌。腦卒中病人在軟癱期,肩關節的鎖定機制被破壞,主要原因:一是三角肌和岡上肌張力低下,難以維持肱盂關節正常位置;二是坐位或站位時受患側上肢的重力影響,上肢向下脫垂,使得肩關節囊和韌帶鬆弛而被牽拉,肱骨頭從關節盂下滑,出現肩關節半脫位;三是肩胛骨後撤致肱骨內收內旋,影響了肩關節的協調運動,在上舉和外展運動時造成肩部軟組織受壓和疼痛。因此臨床上鍼灸並功能性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後肩關節脫位及肩痛,應儘可能早期開展。

  鍼灸、功能性電刺激的治療意義: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的治療,關鍵在於恢復肩關節的鎖定機制,加強關節的穩定性,因此治療側重於恢復三角肌、岡上肌及岡下肌的肌張力。研究表明,通過上肢本體感覺不斷強化,增加感覺資訊的不斷輸入,喚醒被使用的神經通路和突觸並誘導神經肌肉的活動。低頻電刺激引發的肌肉收縮是一種半主動運動,能促進肌張力的恢復,並通過傳導肌肉收縮關節運動產生本體覺、位置覺等深感覺;刺激面板而產生淺感覺,降低了病人對偏癱肢體的忽略現象;低頻電流刺激治療就是依據此原理,恢復肩關節的鎖定機制,從而達到預防及治療腦卒中後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目的,又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生活質量,較易使患者接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