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約有10%~30%可發展為肺動脈高壓,以肺血管床的進行性閉塞和心力衰竭為主要特徵,嚴重限制了外科手術和介入治療。
先心病合併肺動脈高壓主要表現為活動後氣促、心悸和乏力,如果出現活動後口脣青紫,則表示已經形成Eisenmenger綜合徵。如果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出現紫紺和杵狀指(趾),提示Eisenmenger綜合徵。
先心病發展為肺高壓分為三期:
(1)左向右分流期(動力性肺動脈高壓期):肺迴圈血流量與體迴圈血流量比值(Qp/Qs)≥1.5,壓力和阻力可正常或升高,但肺總阻力多在10 wood以下,可以採用手術或者介入治療。
(2)雙向分流期: Qp/Qs介於1.0-1.5之間,肺動脈壓力和阻力均明顯升高,肺總阻力在10 wood以上,已不適於外科和介入治療,但通過藥物治療後可能仍具有外科或介入治療的機會,藥物治療降低肺動脈壓力為主。
(3)右向左分流期(Eisenmenger期):Qp/Qs<1,肺總阻力顯著升高,肺血管表現為不可逆病變,目前為絕對手術禁忌證,藥物能否延緩壽命甚至逆轉其壓力,目前無明確證據。
右心導管檢查是確診肺高壓的金標準,為肺高壓分級與判斷治療效果提供可靠依據。研究發現動力型肺小動脈楔壓明顯增高,提示左室功能不全,而阻力型則降低。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可以評估預後和選擇治療藥物,肺總阻力下降大於50%的患者預後優於反應相對較低者,鈣通道阻滯劑為理想治療藥物。目前可用於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的藥物有依前列醇、腺苷和一氧化氮三種。
先心病合併肺高壓已經存在右向左分流的高肺動脈阻力患者來說,矯治心臟畸形不僅不能降低肺動脈壓力,還有可能使患者肺動脈壓力急劇上升甚至猝死;部分患者有時可採取介入或者手術方式逐步縮小左向右分流,但目前臨床經驗尚不足。
失去手術和介入治療機會的患者藥物治療是唯一的選擇。傳統治療包括吸氧、利尿劑、地高辛和華法林抗凝等,
肺血管擴張劑包括:
(1)鈣通道阻滯劑用於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結果陽性者。
(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用於左向右分流型早期最為合適,當肺高壓而無心力衰竭或者發展至阻力型肺高壓時則不宜使用。
(3)一氧化氮(NO)及其供體,術後吸入小劑量NO能明顯改善患者肺血流動力學,降低肺高壓危象發生,但不作為長期治療藥物。
(4)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米力農、西地那非等、伐地那非和他達那非等)。
(5)前列腺素類藥物(依前列醇和伊洛前列素等)。
(6)內皮素受體拮抗劑(波生坦和塞塔生坦等)。
其它治療包括房間隔造口術、肺移植,適於終末期肺高壓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