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兒童最常見症狀。家長對嬰兒發熱普遍存在著恐懼心理,容易過度地使用退熱藥物,這樣反而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那麼,該怎樣正確應對嬰兒的發熱呢?
首先,要對嬰兒的體溫升高有正確的認識。其實,兒童體溫調節能力差,體溫升高一般會較成人明顯,體溫波動範圍亦較成人為大。其次,要學會正確地判斷兒童的體溫。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0.5℃以上時,可認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兒體溫的高低並不能完全表明疾病的嚴重程度,高熱並不一定表示病情危重;相反,有時病情雖然很嚴重,但是並不一定發熱。所以,如果寶寶進食、大便和精神反應等一般狀況良好,不伴有嘔吐、腹瀉、精神萎靡或進行性加重的咳嗽,則家長不要對嬰兒的發熱症狀過於緊張。
需要提醒的是,好多因發熱而來醫院就診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經檢查後醫生會發現,導致寶寶低熱的原因竟然是包裹太厚或室溫太高。所以,家長在發現寶寶發熱時,應先做客觀的評估,是否是在寶寶剛大哭之後,或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得太多、室內通風不良等。家長不可因顧慮寶寶受涼而包裹得更多或蓋得更厚,房間也要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宜。
一般來說,對低熱嬰兒的處理措施,可單獨採用物理降溫的辦法,尤其對3個月內的小嬰兒多用物理方法退熱。具體做法是,首先減少蓋被、脫掉厚厚的穿著,開啟襁褓或包裹的被褥,便於小兒身體散熱;同時可通過開窗通風降低環境溫度。其次,可用冰袋、熱水袋或塑料袋,灌上涼水,也可用毛巾浸泡涼水擰乾後溼敷;放置的部位是後枕部、前額部、腋窩部、大腿根部等處。另外,可用溫水擦身,用紗布或小毛巾浸溼溫水後擦血管分佈比較多的部位,如頸部、腋下、大腿根部、N窩部(即膝關節的屈側)、手腳心等處,這些部位血液迴圈快,血管表淺,容易散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