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肖迎

  視網膜脫離是眼底外科醫生最常接觸到的一種疾病,那麼,什麼是視網膜脫離?這種疾病到底有什麼危害呢?
  人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機。晶體就像照相機的鏡頭,玻璃體所在的位置相當於照相機的暗盒,而視網膜就相當於照相機的膠捲,相比起來,是最重要的成像元件。視網膜脫離就相當於底片不在原來的位置上了,而且底片也老化損壞了,導致沒辦法再形成清晰的影象。一部照相機,鏡頭再亮,底片壞了,也照不出好的照片來;而人的眼睛,晶體混了(也就是鏡頭不透明瞭),還可以換新的,而底片或膠捲壞了,就沒法換了,因為視網膜就像大腦一樣,是一種神經組織,視網膜出現病變以後,沒法換新的,只能修修補補,視力就會明顯受損。
  手術前,我都會先和病人講明,視網膜脫離是眼科一種相對較大和較重的疾病。臨床上一般把視網膜脫離分為裂孔源性、牽引性及滲出性三種,其中最常見的是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一旦發生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就必須手術治療。吃藥、打針、點眼藥水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視網膜脫離沒有修復,一定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視力完全喪失,眼壓降低,眼球萎縮。所以,發生了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必須抓緊時間手術治療。牽引性視網膜脫離主要是繼發於玻璃體積血、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玻璃體對視網膜形成一種牽拉力,把視網膜像帳篷一樣牽拉起來,嚴重的患者也需要通過玻璃體手術來進行處理。而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大多是因為眼內的炎症反應引起,多數不需要手術,而是要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那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怎樣發生的呢?人的眼球內,80%以上的空間被玻璃體佔據,正常情況下,玻璃體就像果凍一樣,是一種凝膠,富含水分,但具有良好的彈性,可以支撐眼球壁的各層結構。隨著年齡的增長,玻璃體發生了變化,中央出現了由水分組成的空腔,周圍變得更粘稠,與視網膜一部分粘連緊密,一部分粘連疏鬆。與此同時,由於年齡增長、近視等原因,視網膜某些部位越來越稀薄,就像穿得時間長的衣服一樣,變得不結實了,所以在眼球運動的時候,不均勻粘連的玻璃體就在某些部位產生了牽拉的力量,如果恰好此處視網膜也很薄,不結實了,就可能產生一個裂孔,在牽引力的作用下,玻璃體腔裡析出的水分就經過這個裂孔灌到視網膜下方,視網膜就從原來附著的眼球壁上剝脫下來,就發生了視網膜脫離。因此,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發生一定要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分別是“裂孔、水、牽引力”。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封堵裂孔,緩解牽引力。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我們分別稱之為“外路手術”和“內路手術”。
  “外路手術”指的是環扎、鞏膜外墊壓、冷凍一系列操作,這種手術方法基本不進入眼內,通過在眼球壁外面縫合上一種矽膠,使眼球壁區域性壓陷,促進眼球壁和脫離的視網膜貼合在一起,緩解玻璃體的牽拉力量,同時,不讓玻璃體腔內的水份繼續往視網膜裂孔裡面灌,而起到視網膜復位的作用。

  “內路手術”指的就是玻璃體切割術,我們俗稱“玻切術”。內路手術就是要進入到眼睛裡面去,應用手術器械把眼睛裡面不正常的玻璃體切除,然後直接把視網膜貼回到原來的眼球壁上。再利用眼內鐳射等手術,就像打釘子一樣,把裂孔周圍固定住。最後應用氣體或矽油等物質,替代原來的玻璃體,填充眼球內的空腔,並且提供一定的支撐力,促進視網膜的癒合和粘附。
  內路和外路手術各有優缺點,要根據患者的眼部病情來進行選擇。通常,年輕的患者、網脫比較侷限、裂孔較少且靠近周邊、玻璃體增殖病變不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外路手術。網脫範圍大、程度嚴重、裂孔較多較大或靠近後極、玻璃體增殖牽引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進行內路手術。內路手術後,絕大部分患者需要採取特殊的體位,最常見的是俯臥位。嚴格的俯臥位是保證手術效果,減少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視網膜脫離的治療相比人們熟知的白內障、近視眼鐳射手術等眼科手術更復雜、併發症發生機率更高、恢復時間也更長,需要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並且,臨床上有少數患者需要多次手術,甚至需要終生依賴矽油填充才能確保一定的視功能。希望視網膜脫離的患者能更多瞭解疾病的特點和手術的相關知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