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部外科(乳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林奕濤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4%~25%)且讓人十分困惑的疾病,接近50%的男子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刻將會遭遇到前列腺炎症狀的影響。由於其病因、病理改變、臨床症狀複雜多樣,並對男性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有一定影響,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的精神與肉體遭受極大的折磨。許多醫生在診治前列腺炎過程中感到很棘手,普遍對該病缺乏自信心和準確診斷的能力,最終導致不能合理治療,造成巨大的醫療和人力資源的浪費。近年來對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尤其是採用分子技術更加容易發現病原微生物,前列腺炎的診斷和分類已經重新確定,臨床特徵被充分地描述,並出現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新發現,這一切表明前列腺炎將再次成為泌尿男科醫生的重要研究領域。

  NIH的疾病分類方法

  科學的分類不僅有利於對疾病的研究,也有利於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但是到目前為止還還沒有針對前列腺炎的為絕大多數學者完全接受的分類方法。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前列腺炎進行了重新分類,新的分類法將前列腺炎劃分為:Ⅰ型前列腺炎(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Ⅱ型前列腺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徵,CP/CPPS)和Ⅳ型前列腺炎(無症狀的炎症性前列腺炎,AIP)。其中Ⅲ型前列腺炎(CP/CPPS)又進一步區分為ⅢA型(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徵,也稱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ⅢB型(非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徵,也稱為前列腺痛)。NIH的這個分類方法在前列腺的炎症性或疼痛性的炎症分類中是比較有意義的,然而研究發現54%的前列腺炎患者可以出現前列腺以外的其他許多區域的疼痛不適,例如陰囊、會陰、腹股溝以及膀胱區域的疼痛不適,該分類方法未能將盆底和下尿路作為一個功能整體進行考慮。

  臨床流行病學調查

  目前,與前列腺炎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的文獻報道不多,確切的流行病學資料和該病對公共健康事業造成的巨大經濟負擔還難以準確估計,一些國家和地區先後進行了大規模的社群居民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結果表明:前列腺感染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以成年男性最多,是50歲以下男性就診於泌尿外科的最常見原因,但是單純依靠年齡因素判斷前列腺炎是不恰當的,許多研究提示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炎的發病率也可以很高。一些疾病明顯與慢性前列腺炎有關,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泌尿生殖道的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性傳播疾病)、精索靜脈曲張、痔、前列腺靜脈叢擴張等。儘管無直接證據表明前列腺炎與前列腺癌有關,但近年來的一些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前列腺炎病史與前列腺癌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這個資料分析的資料還不完善,也不能除外檢測的偏差。

  病因與發病機制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學十分複雜,儘管對其眾多的發病機制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但均沒有突破性進展。目前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由於前列腺及其周圍組織器官、肌肉和神經的原發性或繼發性疾病,甚至於在這些疾病已經治癒或徹底根除後,它(們)所造成的損害與病理改變仍然在獨立地持續起作用,其病因的中心可能是感染、炎症和異常的盆底神經肌肉活動的共同作用。因此不能片面地強調某一因素的作用,任何單一器官或單一的發病機制都不可能合理解釋前列腺炎的眾多複雜的臨床表現,而往往是多種因素通過不同的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可能有一種或幾種起關鍵作用。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生可能也與遺傳易感性有關,並確實存在一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與健康男性遺傳差異的證據。深入研究慢性前列腺炎的某些遺傳特性的改變可能發現慢性前列腺炎易感的原因,揭示前列腺炎的某些發病機制,預測前列腺炎的預後,為個體化治療前列腺炎提供依據,併為尋找某個(些)特異的基因表達改變或異常,進行前列腺炎的基因預防與治療奠定基礎。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常常可以出現某些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例如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L-6、IL-8、IL-10等,且其表達與症狀及治療反應均有一定的相關性,表明免疫反應參與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併為免疫治療前列腺炎奠定了基礎。前列腺的炎症性改變,必然伴隨著區域性解剖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或者慢性前列腺炎本身就是由於區域性解剖結構和功能變化的結果。盆底肌肉功能異常以及區域性物理損傷、長期充血、尿道狹窄、精阜肥大、前列腺腫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射精管口阻塞、膀胱頸肥大等後尿道的解剖結構異常,可以誘發區域性的細菌感染、盆底神經肌肉緊張、前列腺內的尿液返流等不利因素,而這些均是造成區域性疼痛和炎症反應的重要因素。

  臨床症狀的客觀評價

  為了將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症狀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並應用於統一分析和科學研究,美國國家健康機構(NIH)組織專家制定並提出了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症狀的客觀評分標準:慢性前列腺炎症狀指數(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CPSI),可以用來研究前列腺炎的三個重要症狀:疼痛(部位、嚴重性和頻度)、排尿異常(排尿刺激症狀和阻塞症狀)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一共有9個問題,具有客觀、簡單、方便、快速為患者接受等特點,並具有穩定性、可重複性、高度的辨別性和一定的心理測試性質。

  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特點

  目前還沒有診斷慢性前列腺炎的“金標準”,可用於臨床研究的方法學的意義非常有限,僅有不到5%的臨床醫生採用寥寥無幾的客觀依據來診斷前列腺炎。儘管在疾病的早期可以通過臨床症狀而初步診斷,但須依據現代檢查手段進行必要的檢查,併除外其他的泌尿外科疾病與異常後才能夠確定。所以,慢性前列腺炎往往是一種排除性或缺陷性診斷,分類診斷依據也是排除方法,即缺乏其他型別前列腺炎的陽性特點。毫無疑問,一些基本的傳統診斷方法和治療選擇仍然是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但是它們必須被賦予新的更廣闊的含義並重新評價其作用。

  對前列腺液內白細胞的新認識

  一直以來,臨床診斷慢性前列腺炎都是依據前列腺液內白細胞水平增高,並根據是否存在細菌來進行疾病的分型。但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前列腺液內白細胞增多不一定說明有細菌感染的存在,而且前列腺液內白細胞的多少與臨床症狀無關,對於選擇治療方法和估計預後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內白細胞的意義有待重新認識。

  治療方法的優化組合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眾多,包括中醫和西醫、全身和區域性、內服和外用等,抗生素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但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適應症。由於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存在多種病因,在選擇治療方法的時候往往採用綜合治療,任何單一的治療方法或藥物都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儘管許多國內外學者推薦出各種綜合治療方法的優選方案,但對於具體的患者來說,應該詳細地分析患者的病史特點、臨床症狀、體格檢查、化驗分析、以往治療經過等方面,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是避免濫用藥物並提高治療有效率的保障。

  區域性治療

  由於全身用藥往往難以達到區域性有效的藥物濃度,故對全身用藥治療效果不佳的頑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采取區域性用藥和區域性治療的方法,這不僅避免了全身用藥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使前列腺實質及腺管內的藥物有效濃度大大超過全身應用所獲得的水平,效果明顯好於全身用藥,多年來學者們一直在尋找較為有效的給藥新途徑。區域性治療方法主要包括①區域性用藥(前列腺內直接區域性注射、經尿道灌藥、經輸精管注射給藥、經直腸給藥、肛管粘膜下注射);②前列腺按摩;③熱水坐浴;④區域性物理療法(經尿道鐳射、射頻、導融以及經直腸前列腺微波熱療;⑤生物反饋技術。

  精神心理狀態的調整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約有半數以上合併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狀,其中有1%-5%的患者出現自殺傾向,尤其是多方求醫、久治不愈者,精神痛苦有時大大超過疾病本身的影響,併為此四處求醫,往往難以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則又會加重病情和思想負擔,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迴圈。因此,醫患之間的深入交流十分重要,並往往需要適當配合抗抑鬱、抗焦慮治療和心理調整,尤其是對於合併嚴重精神心理症狀的患者。

  機能整體醫學和互補替代醫學

  機能整體醫學(holistic medicine)將健康和疾病看作是身體、精神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互補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是用來補充和完善傳統治療方法的一系列健康關懷活動。機能整體醫學和CAM通過身心醫學諮詢、飲食制度改善、生活習慣調整、植物藥治療、維生素與礦物質供給、營養成分補充等手段來預防和輔助治療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包括慢性前列腺炎,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種新的嘗試,但其治療經驗有待系統總結。

  目前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預防極其重要

  儘管前列腺炎的發病率很高,但並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患有前列腺炎,僅在一些特殊人群如酗酒者、過度縱慾者、性淫亂者、汽車司機、免疫力低下者中存在高發現象,說明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良習慣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不利條件是誘發前列腺炎的高危因素。由於目前還沒有十分滿意的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所以疾病的預防顯得十分必要與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合理、科學地自我調節是預防前列腺炎發生的關鍵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