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住院醫師 陽旭明

  泌尿繫結石藥物治療
  目前,尿路結石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包括藥物、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術、各種腔內碎石術以及手術切開取石。具體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主要根據醫療條件、病人情況和結石的大小、部位、形狀、成分、病史長短以及有無併發症等綜合評價。一般認為,符合下述條件的可首選或以藥物治療為主:(1)結石直徑小於0.6釐米;(2)表面光滑,形狀較規則;(3)無嚴重感染;(4)結石以下尿路無梗阻或狹窄;(5)純尿酸結石及胱氨酸結石(6)病程不長,尿路造影顯示腎功能尚好;(7)診斷明確的代謝性疾病。

  目前還沒有獲得一個有效的能被廣泛接受的內科治療方案。主要原因是通過改變尿液成石成分和晶體形成因素的手段還不能成為有效內科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其次是多數研究都沒有作到前瞻性、安慰劑對照和隨機性等標準,並且隨訪的時間也往往不夠,觀察病例數較少,治療分析不完善。有效內科治療的最重要目的不是糾正尿液成分,而是減少結石復發。
  結石的溶解和體積的減少是藥物治療有效的最好證據,因為這種療效證據顯而易見,並且容易測量評價,但對於結石藥物療效的評價,目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結石的溶解和體積的減小的評價存在誤差,包括測量方法和測量者;2)結石復發的評估與真實性又偏差。

  泌尿繫結石的藥物治療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問題:1)副作用,比如D-青黴胺、治爾樂和枸櫞酸製劑等。2)長期服用耐受性差。3)很難對相關藥物做長期研究。因為樣本量大,長期研究時患者退出研究率高,獲得有意義的結果較困難。4)對於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減化尿液是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需要嚴格監視尿液PH值,否則,很難證明尿液鹼化的治療效果。
  結石成分常為混合成分,按其化學成分分為四類:含鈣結石、尿酸結石、感染結石、胱氨酸結石。以下就這四類結石的藥物治療分別加以論述。
  含鈣結石
  含鈣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磷酸鈣。其中,純草酸鈣結石和草酸鈣+磷酸鈣的混合結石最為常見。純磷酸鈣結石少見,其形成常由腎小管性酸中毒引起。
  含鈣結石的藥物治療已使用多年,其中以鹼性枸櫞酸和噻嗪(類)利尿藥最常用。
  1)鹼性枸櫞酸製劑
  作用機制:從腸道中吸收的枸櫞酸很少的一部分隨尿液排出,大部分進入血液後被代謝。鹼性枸櫞酸製劑主要是通過增加小管細胞的pH而使尿枸櫞酸增加。尿枸櫞酸的含量增加可降低草酸鈣和磷酸鈣的飽和度,同時也可以抑制結石晶體的生長和聚集。另外,枸櫞酸製劑也可以降低尿酸的飽和度。因此,枸櫞酸製劑可以抑制草酸鈣、磷酸鈣和尿酸結石的形成。
  副作用:枸櫞酸製劑治療的患者中42%的患者出現輕微的副作用,26%的患者出現中度副作用,12%的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通常為腹瀉)。

  2)噻嗪(類)利尿藥
  作用機制:噻嗪(類)利尿藥結合低鈉攝入可以減少尿鈣的排洩。研究證明噻嗪(類)利尿藥也可以降低正常尿鈣患者的尿鈣和可降低尿草酸和腸道對鈣的吸收。使用這種藥物後尿鈣可降低20-30%。同時它還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和降低骨折的風險。
  副作用:噻嗪(類)利尿藥的治療存在較多副作用如正常血鈣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脂血症和痛風。噻嗪(類)利尿藥還可能引起疲勞乏力,很少情況下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陽痿)。尤其是在治療早期,應定期複查患者血鈣、血鉀、尿酸和血糖。糖耐量的下降可導致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這種副作用是劑量依賴性的,主要是由於胰腺的胰島素釋放能力下降或外周的葡萄糖利用度下降所導致。噻嗪(類)利尿藥引起的鉀丟失可導致代謝性鹼中毒,應引起注意。同時也應注意低鉀引起的其他症狀如乏力、易疲勞等。噻嗪(類)利尿藥治療的很少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低鈉血,這可能與多飲、低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關。另外,還應注意一些過敏反應如皮疹、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急性胰腺炎,阻塞性黃疸和急性肺水腫。肝硬化患者應慎用噻嗪(類)利尿藥。還可加重腎功能損害等。噻嗪(類)利尿藥治療尿石症的早期研究中應用劑量較大,後來證明低劑量每天一次給藥的長效噻嗪(類)利尿藥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方便性,且臨床效果也較好。
  3)正磷酸鹽
  作用機制:臨床上治療含鈣結石的正磷酸鹽分2種:酸性正磷酸鹽和中性正磷酸鹽。它的作用機制是降低1,25(OH)2-vitD的合成,從而減少食物中鈣的吸收,降低尿鈣。另外,骨脫鈣也減少。中性正磷酸鹽的作用更明顯,它既可以降低尿鈣,也可以通過增加尿中磷酸的分泌而增加尿枸櫞酸。這樣使尿中正磷酸鹽和枸櫞酸的分泌增加,抑制晶體形成能力增加。
  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腹部痛性痙攣、噁心和嘔吐等。同時也應注意正磷酸鹽對甲狀旁腺素的不良作用。
  4)磷酸纖維素
  作用機制:磷酸纖維素(也包括磷酸纖維素鈉)可以和腸道中的鈣結合形成複合物而減少鈣的吸收,最終使尿鈣降低。
  副作用:腹瀉是磷酸纖維素鈉的常見副作用。由於磷酸纖維素鈉在腸道中和鈣、鎂等陽離子形成複合物,可導致患者出現高草酸尿和低鎂尿。並且其它陽離子的代謝也受到影響。患者對磷酸纖維素鈉治療的順應性很差,因為每頓飯都要服用,並且在兩餐之間還要服用鎂製劑。
  5)鎂製劑
  作用機制:由於尿中的鎂可以和草酸結合,使草酸鈣的飽和度降低;鎂可以抑制草酸鈣晶體的生長;尿中鎂的排洩增加可以增加枸櫞酸和提高pH,因此鎂製劑可以抑制結石的形成。鎂還可以直接抑制磷酸鈣晶體的生長。
  副作用:腹瀉和腹部不適是主要的副作用,並且為劑量依賴性。使用鎂製劑後會使尿鈣排洩增加
  6)別嘌醇
  作用機制:別嘌醇減少體內產生尿酸,從而降低尿液中尿酸的排洩。高尿酸尿可以導致尿酸或尿酸鈉晶體的形成。這些晶體理論上可以減少草酸鈣晶體的異源成核,或通過鹽釋放機制誘導同源成核。尿酸或膠體尿酸抑制葡萄糖胺聚糖的活性。還有報道稱別嘌醇可降低尿中草酸的分泌。因此,別嘌醇高尿酸尿含鈣結石患者的治療藥物。
  副作用:大劑量的別嘌醇可能產生較嚴重的副作用,但正常劑量或小計量時它的耐受性較好。對於痛風的患者別嘌醇治療早期,當尿酸晶體從組織中脫離和血尿酸濃度低於正常時,可能出現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也可出現胃腸道反應包括惡性、嘔吐和腹瀉噁心,嘔吐和腹瀉。此外,周圍神經炎和壞死性脈管炎,骨髓抑制等也可能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罕見。也有肝毒性和間質腎炎的報導。少部分患者可出現瘙癢的斑丘疹等過敏性皮炎反應。
  總結:目前噻嗪(類)利尿藥和鹼性枸櫞酸應該用於高複發率草酸鈣結石患者的預防治療。目前還沒有證據支援這些基於改變尿液代謝因素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結石體積較大行ESWL治療的患者或結石位置較難排石(如下盞結石)的患者服用鹼性枸櫞酸製劑可以增加結石清除率。兒童患者能否長期運用這些藥物爭議較大,一般認為只用於病情重的患兒。別嘌醇只對於高尿酸尿的草酸鈣患者有效。
  尿酸結石
  尿酸結石形成的原因是尿液pH低和/或尿中尿酸濃度高。其中尿液pH低是主要的原因,因為尿pH越低,尿中尿酸的溶解度越低。因此,尿酸結石的內科治療主要應包括:1)增加液體攝入,提高尿量;2)保持尿pH在6.3-7.0之間,比如服用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等藥物;3)減少食物中嘌呤的攝入。
  目前常用的藥物治療:目前有多種治療方案用於尿酸結石的溶石治療,溶石率達86%-100%,文獻報告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案:1)使用枸櫞酸鉀鈉和枸櫞酸的混合試劑(UrolytU,友來特);2)使用別嘌醇和碳酸氫鈉;3)使用0.6mol乳酸靜脈輸注及使用枸櫞酸鈉或UrolytU和別嘌醇;4)使用0.16M乳酸鹽(急症患者)或碳酸氫鈉靜脈輸注和別嘌醇;4)使用枸櫞酸鈉或碳酸氫鈉。以上所有方案同時都鼓勵多飲水達到一定尿量。
  胱氨酸結石
  當胱氨酸尿患者尿中胱氨酸排洩量大於250mg/克(肌酐)時,即可以形成胱氨酸結石。胱氨酸的溶解度隨尿液鹼性的增高而增高,因此胱胱氨酸結石的治療治療應包括降低尿中的遊離胱氨酸、保持尿pH大於7和增加尿量。
  目前的藥物治療:降低尿中的遊離胱氨酸的藥物有D-鹽酸青黴胺、α-巰丙醯甘氨酸、卡託普利。這些藥物在尿中可以和胱氨酸結合形成溶解性較高的二硫化物。多數研究都認為要想達到胱氨酸結石溶解或預防復發的目的,尿胱氨酸含量應小於350mg/克(肌酐)和尿pH大於7.0。
  感染性結石
  治療預防感染結石的原則:1)通過外科手段完全清除已存在結石;2)增加液體攝入提高尿量;3).合理抗生素的使用;4).使用;尿素酶抑制劑醋羥胺酸;).使用左旋甲硫丁氨酸等藥物降低尿pH。
  1)尿素酶抑制劑:文獻報道了使用醋羥胺酸5-30個月可以部分或完全溶解感染結石。
  2)酸化尿液:長期酸化尿液要比鹼化尿液困難得多。甲硫丁氨酸(蛋氨酸)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有用藥物。
  3)抗生素治療:長期抗生素治療的主要難點是腎集合系統如果存留結石或結石碎片會產生耐藥菌。研究表明聯合抗生素和醋羥胺酸使用效果可能會更好。引起磷酸鎂胺結石最常見的產尿素細菌為奇異變形菌,大腸桿菌不分泌尿素酶,但它是尿路結石最常見的感染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