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及轉移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由於其惡性程度高,預後差。手術及經導管介入治療已作為臨床應用廣泛的有效治療手段,一直為醫師和患者所接受。近年來,經皮穿刺射頻消融治療作為新興的一項新的治療技術,正逐步應用於臨床並得到普及。
原理:
射頻消融的主要原理為射頻電極頭部發出中高頻的射頻波,能激發組織細胞產生等離子震盪,離子互相撞擊產生熱量,達到80~100℃,可有效快速地殺死區域性腫瘤細胞,同時高熱能使腫瘤周圍的血管組織凝固形成一個反應帶,使之不能向腫瘤供血和有利於防止腫瘤轉移。
治療方法:
在CT、B超、C型臂等影像裝置引導下進行穿刺進針,準確定位穿刺到位後進行射頻消融治療。
選擇射頻消融的功率,一般從20W小功率開始,每1~2分鐘逐步增加功率10~20W,當組織固化阻抗增加,能量下降射頻消融會自動停止,即可完成一次治療。
射頻消融治療的優點:
1、微創、不需開刀。
2、見效快、療時短。對直徑<5cm的病症,只需10~15分鐘一次射頻即可達到滅活。
3、安全可靠。殺滅腫瘤組織可靠,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性小。
術中反應和術後併發症:
術中接受治療時,會有程度不同脹痛、熱感;部分患者導致心率下降,可予肌注阿托品;偶會出現呼吸困難,可面罩給氧緩解。
術後併發症包括:
1、肝區疼痛,腫瘤位於肝邊緣時,疼痛尤為明顯,腫瘤位於深部組織,一般不會出現疼痛。
2、發熱:病人在術後第2天開始發熱,體溫波動在38℃左右,最高超過39℃,多於術後應用激素加抗生素後1周內體溫轉為正常,其原困為腫瘤壞死吸收導致的吸收熱。
3、黃疸和腹水:射頻導致腫瘤周圍正常肝細胞壞死,對肝功能影響是引起黃疸和腹水的主要原因。
4、氣胸:正確選擇進針點避開肋膈角可防止氣胸發生。
5、胃腸道穿孔:腫瘤臨近胃腸道或腫瘤和胃腸道有粘連的患者,導致腸道在治療過程中受熱損傷,以及開針時電極穿過胃腸道是造成胃腸道穿孔的原因,需手術治療。
6、出血:發生率0.46%~1.6%,多由於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礙。
射頻治療作為肝臟佔位性病變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國內外的臨床實踐中得到廣大醫師和病人的認可。同時聯合經導管栓塞(TACE)治療可達到協同作用,該方法的推廣使用將為肝臟腫瘤患者尤其是乏血供腫瘤患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極大地提高肝癌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併為根治腫瘤提供條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