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增長以及遊樂設施的多樣化,目前嬰幼兒顱腦外傷的發生明顯增多。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均與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嬰幼兒顱腦外傷具有症狀明顯、易致顱骨變形、後遺症較少等特點。那麼,常見的腦外傷包括哪些?一旦受了腦外傷,除了密切觀察外還要採取哪些措施呢?希望下面的內容能給大家一些提示。
1、頭皮血腫
嬰幼兒頭皮損傷的特點是出血在頭皮下聚集。由於小兒頭皮比較疏鬆,血管豐富,損傷後可引起廣泛的頭皮下出血,出現血腫。血腫通常較小,侷限在直接受損部位,明顯高出皮面,觸壓時無明顯痛感。血腫較小時對小兒不會造成危險,血腫較大時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小兒對失血耐受力差,特別是嬰幼兒少量出血就可以引起休克或者貧血。一旦小兒出現面色蒼白,精神淡漠,脈搏快速等症狀時,應及時至醫院就診處理。小的頭皮血腫在受傷初期不要用手揉搓,更不要熱敷,因為出血24小時內熱敷可加速區域性腫脹,使血腫擴大。宜在出血急性期的24-48小時以內區域性冷敷,之後再行熱敷,大部分頭皮血腫可在2-3周內完全吸收。
2、顱骨骨折
小兒顱骨較薄,富於彈性,傷後易變形,發生凹陷性骨折時寶寶的頭頂就會出現個小坑。遇到此現象,也要馬上去醫院就診,讓醫生檢查,並作CT掃描,可以明確骨折的範圍,程度,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手術。凹陷骨折>5mm要手術復位,不然會引起繼發性癲癇。而<5mm可以觀察,大部分隨著時間的延長,都能自行復位。
若骨折內陷多於5MM-1CM時,儘量予以復位,減少引發癲癇後遺症; 若保守治療數月或一年後,原骨折區出現一包塊且在跳動,這種情況大都為生長性骨折,就是原來的骨折縫沒有閉合,裡面的腦膜向外生長於頭皮下了,此類情況要手術修補,不可任其發展。
3、腦震盪
嬰幼兒腦震盪多因墜床而發生,可伴有顱骨骨折,但意識障礙並不明顯。通常患兒墜地後立即哭吵,隨後安靜一段時間;幾分鐘或數小時後又開始煩躁,嘔吐,並伴面色蒼白,肢體溼冷等症狀。嘔吐在傷後數小時內常十分頑固。與此同時,意識狀態開始惡化,患兒倦怠懶動,嗜睡或昏睡。對於嬰幼兒腦震盪,多數無須特殊治療。對有顱骨骨折和持續嘔吐者,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對嗜睡,嘔吐,癲癇發作,前囟飽滿,心動徐緩者,應行頭顱CT掃描檢查。外傷當時發生癲癇,以後未再發作者,無需特殊治療。而外傷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如1小時)發生癲癇者,需用抗癲癇藥持續稍長時間。
若發癲癇,需要到醫院正規治療。
4、顱內血腫
顱內出血是顱腦損傷中最危險的繼發性病變,嬰幼兒顱內血腫的發生率遠較成人低,可能與嬰幼兒特殊的生理解剖及病理變化有關。那些出血速度慢,血腫體積小,代償能力強及腦水腫,腫脹反應輕,無須特殊治療,血腫大都在一月內自行吸收。而顱內血腫較大,壓迫推移腦組織,引起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危及患兒生命,均需手術治療。嬰幼兒傷後出現煩躁不安,頻繁嘔吐,伴有輕度的呼吸加速,脈搏加快或體溫上升,同時隨著時間的延長,患兒逐漸出現昏迷,輕偏癱及癲癇等症狀時,應立即至醫院就診,行CT檢查瞭解顱內出血情況,並由醫生決定治療方案。一般顱內出血,只要及時診斷與手術,預後是良好的,多數不會留有後遺症。
出現顱內血腫,必須住院治療觀察,具體方案由醫生決定。
嬰幼兒顱腦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墜落傷,這與監護人對安全的疏忽有關。所以對嬰幼兒監護人加強安全防護措施的宣教,使之瞭解嬰幼兒顱腦損傷的知識及防範措施是降低嬰幼兒顱腦損傷發生率的根本所在。讓我們家長一起努力,看護好自己的寶寶,防止各種顱腦意外,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