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時小孩子生病的最常見的症狀。家長往往有疑惑,為什麼孩子有時候發熱時手腳也是發熱的,而有時候反而會出現手腳發涼的狀態呢?有些家長會把手腳發涼是稱為“內熱”,而手腳發熱時稱為“外熱”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這要從發熱的機理上說起,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正常情況下,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處於平衡狀態的,這樣的狀態可以維持我們的體溫大約在36℃-37℃之間波動。當病原體入侵孩子機體過後,病原體作為一種外來的致熱源,以及入侵機體後,機體與病原體鬥爭後產生的一些炎性產物等作為致熱源,影響中樞體溫調定點,機體此時會認為36.5℃左右的溫度是異常的,認為39℃或者更高的體溫才是合理的,於是調動整個機體增加產熱以及減少散熱來達到更高的體溫。而機體產熱的方式之一就是骨骼肌的運動,所以就會出現我們看到的肢體抖動、寒顫的情況,同時為了減少散熱,機體會收縮外周血管,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同時機體會出現畏冷,會自然地希望多穿衣以緩解寒冷感,這也是減少散熱的方式,產熱大於散熱後,機體會在一個新的高水平的體溫點達到平衡,這時候,手腳毛細血管再次舒張,產熱再次與散熱相等,於是我們就會感覺到孩子全身發燙,包括孩子的手足掌。
所以,在孩子體溫上升的階段,往往手腳是涼的,體溫上升越快,這種手腳發涼的現象越明顯,而當體溫上升到平臺期的時候,手腳會變得發燙。我們見到的手腳發涼或發燙是發熱的不同時期而已,並沒有其他特殊含義。與一些家長說的“內熱”“外熱”沒有任何關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