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主任醫師 陳輝

  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的患者,皆繼發進行性顱內高壓,長期存在,導致視神經嚴重受壓,僅存留光感或者手動的視力,光定位不準確。已為他們實施雙眼視神經鞘切開減壓術。效果甚好,部分患者視力有所提高,視乳頭水腫很快消失,頭痛減輕,顱內壓有所下降,能夠停用激素,甘露醇等。
  隱球菌性腦膜炎繼發顱內高壓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
  視神經鞘切開減壓術隱球菌性腦膜炎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腦膜和(或)腦實質所致。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藥的廣泛或不適當應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如:HIV感染)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該病罹患率亦呈增長趨勢索。
  臨床表現:
  多呈亞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數急性起病,各年齡段均可發病,20~40歲青壯年最常見。病程遷延, 進展緩慢。
  早期有不規則低熱,體溫一般為37.5--38.0℃,或表現為輕度間隙性頭痛,而後逐漸加重,出現陣發性頭痛伴噁心,頻繁嘔吐等顱內高壓症狀;可見明顯腦膜刺激徵: 頸項強直, Kernig徵、Brudzinski徵陽性。部分患者因局灶性腦組織損害,可出現偏癱、抽搐、失語等症狀。
  進行性顱內壓增加是此類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病因。
  患者常因無法度過早期惡性顱高壓(可高達400mmH2O以上)而導致腦疝形成,死亡;)約半數以上患者因急性高顱壓壓迫視神經,致雙眼視乳頭水腫,視力急劇下降,視物模糊;)如果顱高壓持續存在或者進行性升高,長期的不到有效控制或緩解,將長期壓迫視神經,進一步導致視野縮窄,最終失明。視神經萎縮, 視力障礙或盲是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的主要後遺症。

  少部分患者(位)聽神經、面神經、外展腦神經受持續顱內高壓壓迫出現部分或完全性麻痺,出現聽力下降,雙眼外展受限等。
  實驗室檢查:
  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微混或淡黃色。蛋白含量輕~中度升高。細胞數增多,多在100×106/L左右,以淋巴細胞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腦脊液塗片墨汁染色可直接發現隱球菌,即可確診該病。
  乳膠凝集(LA)試驗可檢測感染早期血清或腦脊液中隱球菌多糖莢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腦脊液檢測陽性率可高達99%,若抗原陽性滴度>1:8,即可確診為活動期隱球菌腦膜炎。
  影像學檢查:
  顱腦CT缺乏特異性,40%~50%顯示正常,其陽性率與病程的不同階段有關,病程越長陽性率越高。可見腦室擴大、腦積水、腦膜強化及腦實質內不規則大片狀、斑片狀或粟粒狀低密度影,少數顯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
  顱腦MRI可顯示腦實質內T1呈低訊號T2高訊號的圓形或類圓形腫塊、血管周圍間隙擴大,部分呈多發粟粒狀結節樣改變。
  治療方案:
  針對病因:新型隱球菌)治療全身免疫疾病及其他感染灶:如糖尿病,腳癬,艾滋病等)全身應用兩性黴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藥物,可能的缺點:藥物毒性,肝腎功能損害,單一用藥耐藥等。

  鞘內注射兩性黴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藥物,缺點:一般適用於難治性患者的候補補措施;需反覆注射;腦疝、腰穿操作等併發症對症治療:降低顱內壓,減輕水腫,減輕症狀)甘露醇,乙醯唑胺等藥物降低顱內壓,缺點:僅對部分患者有一定的效果;降壓幅度不夠大;長期使用可導致全身電解質紊亂,腎結石等)部分學者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但有爭議。缺點:一切長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精神障礙,糖尿病等。
  手術治療:降低顱內壓)反覆腰穿間斷地釋放腦脊液,缺點:需長期反覆行腰穿;一切腰穿術的肯能併發症。腰部導管引流、側腦室引流或腦室腹腔閉式分流,缺點:適用於高顱內壓、頻繁腰穿不能有效控制顱高壓症狀的病人;長時間與外界相通的腰部導管引流很容易合併細菌感染, 故腰部導管引流時病人需要住進重症監護病房。即便顱內壓下降,不一定能夠有效保護視神經;需神經外科醫生實施。
  視神經鞘切開減壓術:保護視神經,是保護視神經的有效方法;部分降低顱內壓,減輕患者頭痛等顱內高壓症狀。缺點:顯微手術難度高,需專業的神經眼科醫生實施;有球后出血、暴盲(很低的機率)的可能;國內掌握該手術的人甚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