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病理型別複雜,90%以上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即所謂的口腔黏膜鱗狀上皮癌變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口腔癌包括舌癌,牙齦癌,口頰癌,軟顎硬顎癌,上下頜骨癌,口底癌,大小涎腺癌,脣癌等,儘管隨著外科手術技巧的提高及治療手段的多樣化,但口腔癌總體五年生存率在美國最高只有50%-60%左右,換言之,10個口腔癌患者只有約5-6個可以生存5年以上,為什麼在口腔這樣一個極容易發現病灶的解剖區域,長了腫瘤大家都不能得到一個好的治療結果呢?
有時候作為醫生,我也覺得很痛心,曾經有一個口腔癌患者打電話給我,電話裡苦苦哀求“醫生救救我”,我也無能無力,因為該做的治療在其他醫院都做了,已經復發的一塌糊塗喪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下面我結合自己10年以來的口腔癌診治經驗談一下口腔癌的病因與治療。
口腔癌病因
所有的腫瘤都是基因突變造成的,人體內有很多的腫瘤癌基因,但正常情況下他們對於我們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並且有免疫系統全程監控,所以對大多數正常人來說,他們終生並不會患腫瘤,我們可以認為腫瘤的發生是體內正常的細胞基因發生了突變,喪失了被機體免疫系統識別而造成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牛皮做成皮鞋我們穿個一兩年就會壞掉,而在牛身上他就不會被磨壞呢?因為活組織有新陳代謝啦!表面的死皮掉了會有新的皮長出來。口腔粘膜也是這樣。正常口腔黏膜細胞只有幾天的壽命,長出來幾天後就會被體內免疫細胞識別並啟動細胞衰老機制,衰老脫落。死掉的細胞會被粘膜下的幹細胞分化所替代,從而完成新陳代謝,當各種原因造成該死的細胞基因突變後,體內的免疫細胞識別不了這些衰老的細胞,就會放鬆對其監控,從而一直認為它是新生細胞而造成這類細胞無限增殖形成實體腫瘤。這就是惡性腫瘤的基本發生機制。
造成細胞基因突變的原因很多,每種腫瘤都各不相同,目前比較認同的與口腔癌相關的因素有: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照射,殘根、 銳利的牙尖、不良修復體等的長期慢性刺激,長期的吸菸飲酒,咀嚼檳郎等刺激物,HPV病毒感染,長時間精神壓力以及遺傳因素等。
結合我自身的診治經驗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1、爛牙齒長期不處理,邊緣尖銳似刀鋒,長期摩擦口腔黏膜;
2、在不規範的地方行假牙修復,例如集市上,這種情況已經碰到過很多次了;
3、幾乎所有的男性口腔癌患者都有長期吸菸飲酒史;
4、口腔衛生極差,經常可以看到大量牙結石、茶漬、煙漬附著於牙表面,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造成慢性炎症刺激;
5、機體免疫力過強,99%的口腔癌患者詢問病史時都會說我這輩子幾乎不生病,藥都沒咋吃過,雖然機制不明確,但是過強的機體免疫力似乎會促進腫瘤的發生,難道是免疫系統強力工作導致了疲勞造成的?有待於科學進一步研究。
6、口腔黏膜白斑紅斑等癌前病變長時間保守治療,相當一部分口腔癌前病變患者保守治療後不可避免進展為口腔癌,對於口腔黏膜癌前病變本人持積極態度,可考慮早期手術切除,個別病變範圍較大對術後功能影響較大的例外。
7、年齡因素:年紀越小的口腔癌治療效果相對越差,超過70歲以上的患者治療效果相對較好,可能腫瘤生長代謝也隨著年齡增大而放慢;8、基層醫院對口腔癌診斷知識缺乏造成未能早期治療,如果口腔癌患者都能在腫瘤生長小於2釐米的時候就診,治療效果會非常好,這就要求基層醫院能夠及時區別口腔潰瘍與口腔癌,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如果一個潰瘍2周都未癒合,反而有擴大趨勢,請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就診,當然找我也是可以的啦。
口腔癌的治療
口腔癌的治療比較複雜,個人建議到省一級的專科醫院較好,原因如下:
1、口腔癌要求綜合治療,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根治性手術+術後補充放療經常是缺一不可,即便如此,有時候治療效果也不盡人意。
2、口腔癌手術要求較高,經常需要頸淋巴清掃+原發灶擴大切除+頜骨的部分切除,手術技巧性要求極高,缺損的修補經常需要行皮瓣修復維持功能,皮瓣修復涉及顯微外科血管吻合,一般的基層醫院技術難以達到。
3、術後的放療既要達到精確的治療效果,又要把放射反應等併發症降低到最小程度,要求世界頂級放療機器,基層醫院難以達到。
綜上所述,個人建議口腔癌患者到更高級別的專科醫院就診較好,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哦。上述觀點並不能作為患者自行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如果有相關需求還望到正規醫院就診,如果百度一下就能把病看了還要醫院幹什麼呢?一句忠告:得了腫瘤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機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