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感覺是什麼?除了專業人員,絕大多數人都可能摸不著頭腦,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本體感覺不象肌力和活動度之類的運動素質,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肌肉有沒有勁,關節能不能活動,是一下就能看出來的。如果功能下降發生了問題,也是馬上就能知道能體會到的。所以也就不容易被忽視,是患者自己都能知道的康復功能練習的重點。但是本體感覺呢?
關節的本體感覺是指一種自覺的或不自覺的感受肢體空間位置的感覺,是包含了關節運動覺和位置覺的一種特殊感覺形式。它主要包括關節位置的靜態感知能力、關節運動的動態感知能力和肌肉收縮反射和肌肉張力的調節能力。
關節位置的靜態感知能力、關節運動的動態感知能力主要反映本體感覺的傳入活動能力,而肌肉收縮反射和肌肉張力的調節反映本體感覺傳出的活動的能力。研究表明,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等等結構正常,是關節具有本體感覺功能的物質基礎。所以當關節發生損傷,或者是手術等等,由於損傷了組織,所以必然會導致關節本體感覺不同程度的下降和缺失,還有神經肌肉控制能力的減弱。
同時,運動系統傷病的手術之後,為了保護組織,讓組織能癒合生長,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肢體制動,比如打石膏,戴夾板,佩戴支具等等。這些制動不但讓我們看得到的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下降,同時由於活動減少甚至是停止,還降低了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本體感覺,使這些感受器損失了控制肢體的運動能力。這就會引起關節的不穩,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下降,運動中身體姿勢的調整和平衡能力的下降。
人體的整個運動功能就下降了!要注意的是,本體感覺的下降,不象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一樣,是哪個肢體受傷哪個肢體有問題。因為本體感覺包括了神經系統對本體感覺的傳入傳出和整合調控功能,所以即使只是一條腿受傷造成活動減少,本體感覺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就是說沒受傷的胳膊和腿的本體感覺也下降了!在損傷和手術之後,肢體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的下降通常是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基本恢復的,所以本體感覺也就同時下降了好幾個月。現象就是,雖然肌肉力量恢復了,但是比如跳躍之類的複雜和難度大的運動動作還是恢復不到正常水平。
尤其是由於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和運動的適應性不足,象加速、減速、急轉急停等等需要靈敏和反應速度的動作,水平都會明顯差很多。所以,在恢復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的同時,強調恢復本體感覺和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是恢復運動功能的重要內容。這裡說的運動功能可不光是指跑、跳、打球,快步上下樓梯、跑幾步追公交車,踩到滑的東西時迅速調整身體動作不摔倒……等等這些都是人體的運動功能,都是日常生活必須的運動能力。
不要想自己不是運動員,不上場比賽就可以肌力活動度本體感覺都不好好練習。後果是肯定做不了運動員,也一樣沒有足夠能力做普通人,完成生活必須的活動!康復功能練習中,肌肉力量的練習可以使本體感覺恢復一部分,但是這遠遠不夠。全面恢復本體感覺和神經肌肉控制能力是要靠專門的特殊訓練才能逐漸恢復的。遺憾的是,幾年前在國內本體感覺的練習通常都被忽視,大家只重視能看得見的肌肉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對於看不見的就忽略不計了!所以很多人雖然表面上恢復的不錯,有力量角度也足夠,但是運動功能老是不行,複雜快速或者是難度大一些的動作,過了半年一年都沒有恢復。
好在近一兩年本體感覺的康復訓練越來越受到重視了!這也是和國際接軌努力趕超國際水平的結果,是廣大康復工作者努力的結果!在運動系統的傷病和手術後的康復治療和康復功能練習時,不但要系統的恢復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還要系統的練習和強化這個“經常被忽略”的本體感覺練習。因為本體感覺對於肢體和關節功能的進一步恢復,和在運動過程中避免再次損傷是至關重要的!本體感覺既然這麼重要,那要怎樣去練習呢?
關於本體感覺的練習,像運動療法、平衡功能訓練、感統訓練、神經肌肉促通技術等等是常用的方式。在傷病之後使用的支具護膝和彈力繃帶的包紮等等,也都是通過外在方式加強本體感覺和關節穩定性的方法。更具體的方法,就只能在以後介紹不同傷病的康復功能練習中再具體介紹了,因為每個關節和肢體的運動模式不同,傷病後功能的障礙也不相同,所以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沒法整理出一個通用的“方案”。通過這篇文章只是拋磚引玉,讓家長重視起PT訓練過程中“本體感覺”的重要性,起碼能鑑別負責孩子康復的康復師的醫療水平,如果家長將孩子交給一個只會做機械康復動作而不懂內在機理的醫生,孩子後期發育是不是很憂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