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發現,FSPR在解除偏癱患者肌肉痙攣方面雖有獨到之處,但對其存在的關節變形、軟組織攣縮的矯治方面就難有作為,因此這部分偏癱患者就需要在FSPR解痙後再行肌張力肌力調整手術(如周圍神經選擇性縮窄術),跟腱延長術、肌腱切斷延長關節囊鬆解、關節融合或截骨矯形術,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如跟腱延長術可用於小腿三頭肌痙攣造成的足下垂。神經或肌腱切斷術如:內收肌嚴重痙攣時,閉孔神經切斷、內收肌切斷,注意內收肌切斷後應適當縮短縫到附近肌肉上,否則會因為內收肌回縮,在內收肌起點附近聚集,給病人帶來不適。肌腱移位術,如前臂屈肌痙攣,手伸直受限時可將屈肌肌腱移位到伸肌肌腱,術後需行康復訓練。
許多學者主張對偏癱合併有固定性畸形患者,在施行FSPR術後1~12個月後再行二期肌張力肌力調整手術為可行的方案。關節攣縮一般需要肌張力肌力調整術解決。輕度畸形通過訓練可以改善或糾正。較嚴重的畸形,FSPR術後至少訓練半年以後來醫院複查,確定哪些部位需要肌張力肌力調整術治療。
肌張力肌力調整手術中肌腱移位固定以前是應用鋼絲固定,隨著技術的更新發展,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在國內率先應用“快速骨錨釘”開展肌腱移位固定。骨錨釘以前除被用於韌帶的修復與重建外亦可用於肌腱止點重建及肩鎖關節脫位的修復等之外,在合理掌握適應症的前提下,還將骨錨釘用於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及軟組織的修復與重建,具有操作簡便及療效滿意等優點。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偏癱患者治療過程中,肌張力肌力調整術手術必須在解痙手術完成後方行走進行,否則這種治療效果是暫時的、不穩定的。選擇解除肢體痙攣(FSPR手術)→康復→肌張力肌力調整術(骨錨釘植入)→再康復的治療途徑,與國外治療模式一致,保證了手術效果,降低了手術風險,提高了手術療效,也避免痙攣再復發,改善運動功能,提高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實現了他們將來回歸社會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