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住院醫師 江韋巨集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某大型雞肉供應商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餵養肉雞,45天即可讓肉雞出欄。訊息一出,輿論譁然。很多人將“速成雞”與“藥物催熟”、“不安全”畫上等號;而在食品領域專家看來,“速成雞”卻代表著“科學育種”和養殖技術的進步。相比“速成雞”,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所致的“抗生雞”更應引起關注。

  “速成”已成業內“常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5天養出2.5公斤重的雞屬於“正常水準”,最快還有33天的,關鍵是雞的品種和養殖技術。

  據瞭解,世界範圍內肉雞生長速度幾十年來穩步提高,已成為業內“常規”。根據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國外畜禽生產新技術》、我國2005年修訂的《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等資料,1935年,肉雞成長到1.3公斤需要90天;而到1986年,肉雞僅需45天就可以長到1.8公斤。在我國,肉雞42天內體重達到2.42公斤也是正常的,此次事件的主角白羽雞就被稱為“肉禽之王”。

  專家介紹,“速成”的祕密在於科學育種、飼料和養殖,與激素催熟沒有任何關係。種雞的選育是少數企業掌握的高科技,正是白羽雞帶來了雞肉產量的飛躍。現代養殖技術根據雞在補營養、長骨骼、長肉3個生長階段餵養不同的飼料,同時,自動控溫控溼、全封閉等標準化技術提供了穩定、適宜的環境,確保了雞快速並精準到天的成長。

  而被質疑的“加激素促生長”的做法,在朱毅看來是“偷雞不成倒折一把米,天下養殖戶都不做的”。

  多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表示,在肉雞飼料中新增激素費力不討好。激素成本高、技術複雜,而且新增激素對促進雞生長並無效果,還會增加肉雞的患病風險和死亡率。農業部獸醫局官員也曾表示,即便使用激素促進了肉雞的快速生長,高死亡率也會抵消這種收益,任何一個養雞場都承受不了。

  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相信“速成雞”是安全的。

  近日,騰訊網蒐集相關科學研究資料,製作了一期專題,證明“消費者僅僅因為經驗就認定‘速成雞’不好,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最後的讀者反饋令人大跌眼鏡:閱讀後表達觀點的近5萬人中,認為“速成雞”安全的只有15%,認為不安全的比例達到85%。

  朱毅說,類似情況也是專業人員在做科普時常面臨的困境,但這種爭論對社會也是有益的。

  更應嚴管“抗生雞”

  雖然此次關於“速成雞”安全問題的爭論無涉抗生素,但爭論的焦點最終還是集中到養殖過程中的抗生素濫用,這在我國肉禽食品安全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朱毅表示,在畜禽養殖中,抗生素濫用是可能存在的,而我國對禽肉含有抗生素的檢測並不嚴格,很容易導致抗生素超標禽肉流入市場。

  據介紹,給雞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藥一樣,並非不可接受,但必須符合規範。但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我國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畜禽都非常普遍。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可能是世界上畜禽飼養中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抗生素的濫用可能導致各種肉類、奶製品抗生素超標,對人體器官產生危害,還可能有耐藥細菌群產生。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聯盟,其成員包括90多個國家,採取嚴厲的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而我國在畜禽飼料中限制新增抗生素的規定不是強制性的,而且沒有全面禁止在飼料中以促進生長為目的新增抗生素的法規、規定,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抗生素的濫用,很多大型養殖企業都很難承諾不向飼料中新增抗生素。

  “建議有關監管部門像重視監管‘瘦肉精’一樣監管‘抗生雞’。”朱毅說。她曾撰文指出,監管的執行力是關鍵,標準、法規的最終執行都要落實到基層。朱毅向記者強調,養殖戶多用濫用抗生素,這不是“養雞之道”,但卻是全社會抗生素意識的重要體現。“控制抗生素濫用,還要由人到畜全面推進。”

  由“速成雞”到“抗生雞”,食品領域類似一個話題開啟就會引出諸多其他話題的尷尬不在少數。說到底,這還是我國食品安全現狀的尷尬。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