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系統的生殖週期監測,不但能夠正確地預測排卵,還能動態觀察卵泡發育及黃體功能情況,從而採取相應的臨床對策。臨床監測排卵有多種方法,包括基礎體溫、血尿激素測定、宮頸黏液評分、B超等。
基礎體溫法:人體在較長時間(6小時)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稱之為基礎體溫。正常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與月經週期一樣,呈週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有正常排卵女性的基礎體溫,從月經來潮日至排卵日,低溫期約持續兩週;從排卵日至下一個月經來潮日體溫升高0.3 ~0.5 ℃,高溫期也約持續兩週。這種前低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過程中。無排卵者的基礎體溫,沒有低溫期和高溫期的區別,稱為單相型體溫曲線。所以通過監測基礎體溫,可大致判斷有無排卵。該方法簡便無花費。
血尿激素測定法(測排卵試紙監測):促黃體生成激素(簡稱LH)約在排卵前24-36小時達最高峰,因此LH濃度的增升,成為測試排卵最佳指標。通過測定血或尿中LH峰出現的時間,可以預測排卵時間。
宮頸黏液評分法:宮頸粘液由子宮頸管裡的特殊細胞所產生,隨著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變化,其分泌量和性質也跟著發生變化。在1個月經週期中,先後出現不易受孕型 、易受孕型和極易受孕型3種宮頸粘液。
1、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為月經週期中的早期粘液,在月經乾淨後出現,持續3天左右。這時的宮頸粘液少而粘稠,外陰部呈乾燥狀而無溼潤感,內褲上不會沾到粘液。
2、易受孕型宮頸粘液:這種粘液出現在月經週期中的第9-10天以後,隨著卵巢中卵泡發育,雌激素水平升高,宮頸粘液逐漸增多,稀薄,呈乳白色。這時外陰部有溼潤感。
3、極易受孕型宮頸粘液:排卵前幾天,雌激素進一步增加,宮頸粘液含水量更多,也更加清亮如蛋清狀,粘稠度最小,滑潤而富有彈性,用拇指和食指可把粘液拉成很長的絲狀(可達10釐米以上),這時外陰部感覺有明顯的溼潤感。一般認為分泌物清徹透明呈蛋清狀,拉絲度最長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在這一天及其前後各3天為排卵期。卵巢排卵後,黃體形成併產生孕激素,從而抑制子宮頸細胞分泌粘液,所以宮頸粘液又變少而粘稠,成為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直到下次月經來潮。下個月經週期宮頸粘液又出現上述這種變化。臨床上可以根據宮頸黏液的性狀、量、拉絲度、結晶、宮口擴張情況等評分,一般8分以上認為適合受孕。
B超法:B超是監測卵泡發育的最準確方法,B超能連續動態直接觀察卵泡的形態學改變,瞭解卵泡發育排卵的全過程,還可以確定是否排卵。缺點是需到醫院檢查,昂貴費時。一般卵泡長到18mm左右即認為成熟,但個體差異明顯。
上述四種方法前兩種方法較方便,可自己測定。B超法較準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