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臨床路徑
一、肺血栓栓塞症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物件。
第一診斷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症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1年)
1、臨床表現可有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等。
2、可有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險因素如深靜脈血栓等。
3、下列檢查一項或以上陽性,可以確診:
(1)CT肺動脈造影(CTPA):表現為肺動脈內的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間,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損;
(2)磁共振肺動脈造影(MRPA):發現肺動脈內的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間,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損;
(3)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呈肺段分佈的肺灌注缺損,並與通氣顯像不匹配,即至少一個或更多葉段的區域性灌注缺損而該部位通氣良好或X線胸片無異常;
(4)選擇性肺動脈造影:發現PE的直接徵象,如肺血管內造影劑充盈缺損,伴或不伴軌道徵的血流阻斷;
(5)超聲心動圖:發現肺動脈近端的血栓。
4、需排除以下疾病:如原發性肺動脈肉瘤,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氣栓塞,感染性血栓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症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1年)
1、一般處理,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支援。
2、抗凝、溶栓治療。
3、其他治療措施:外科取栓、經靜脈導管碎栓和抽吸血栓、置入腔靜脈濾器等。
(四)標準住院日:(高危)10-14天,(中、低危)7-10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I26、001/I26、901肺血栓栓塞症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3、有明顯影響肺血栓栓塞症常規治療的情況,不進入肺血栓栓塞症臨床路徑。
(六)入院後第1-3天。
1、必需的檢查專案: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血型、凝血功能、D-二聚體(D-dimer)、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肌鈣蛋白T或I;
(4)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雙下肢靜脈超聲。
2、下列相關檢查之一可確診:CT肺動脈造影、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磁共振肺動脈造影、選擇性肺動脈造影。
3、根據患者病情,有條件可選擇:BNP、免疫指標(包括心磷脂抗體)、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等。
(七)選擇用藥。
1、溶栓治療:尿激酶、鏈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
2、抗凝治療: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
(八)出院標準。
1、生命體徵平穩。
2、調節國際標準化比值達標(2、0-3、0)。
3、沒有需要繼續住院處理的併發症。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治療過程中出現併發症。
2、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關診斷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