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認為,患腦垂體瘤後,通過手術切除腫瘤或放射治療使腫瘤消除病就治好了。其實不然,在垂體瘤手術/放療後,很多患者存在著潛在的後遺症,如果不加以重視,及時就診和治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垂體瘤是指長自腦垂體腺的腫瘤,臨床上相當常見,發病率約十萬人口中有一例患者。近些年,由於內分泌化驗和CT、核磁共振檢查技術的進步,腦垂體瘤發病率增加了7至10倍,即十萬人口每年有7-10人患這種腫瘤。
腦垂體雖然很小、重量不足一克,但它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內含數種內分泌細胞,分泌多種內分泌激素,支配和調節全身的生理活動。如果某一種內分泌細胞因為原發的腫瘤壓迫、手術、放射線損傷等,就可能出現內分泌功能減退,醫學上稱之為腺垂體功能減退症。
腺垂體功能減退症是指腺垂體的激素分泌減少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徵,可以是單個激素缺乏或多種激素同時缺乏。表現為外週一個或多個腺體的功能下降,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腺功能減退或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症。臨床上腺垂體功能減退主要表現為各靶腺(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的功能減退。其中,腺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生長激素和催乳素缺乏為最早的表現。
發生性腺(卵巢、睪丸)功能減退時,育齡女性會出現無乳,繼之閉經、性器官萎縮、不育。男性出現性慾減退、陽痿,睪丸縮小。兩性均有陰毛、腋毛脫落等表現。
發生成人生長激素缺乏時,主要表現有無力、身體成分改變(身體瘦肉組織減少;內臟脂肪組織增加)、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心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骨質疏鬆、肌肉力量和活動能力下降、心理障礙等。
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可表現為全身無力、怕冷、少汗,體態臃腫,面板毛髮乾燥。重則出現水腫,無甲狀腺腫大。
出現腎上腺功能減退時,全身面板色素減退、蒼白,乳暈色淡。全身無力、血壓低,電解質紊亂,抵抗力下降等。
如果有全垂體功能減退時,患者可能因為各種感冒、胃腸炎、外傷等應激及使用鎮靜藥等誘發患者出現垂體危象,表現為休克、昏迷等嚴重垂危狀態。
因此,垂體瘤術後患者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隨訪,進行頭部CT、MRI複查,瞭解腫瘤是否復發,監測靶腺激素水平。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更應該及時就醫,向內分泌專科醫生求治,檢查相應的內分泌功能,儘早確立診斷,進行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療,提高生活質量,避免垂體危象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