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手術只有結合精心設計的術後康復計劃,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1、術後當天:
髖關節置於輕度外展位,雙膝間置枕,或使用丁字鞋防患肢旋轉,使足尖朝上。可使用下肢靜脈泵或按摩雙下肢,促進血液迴圈;適當使用鎮痛藥物,減少疼痛刺激,保證患者休息;
2、術後第1天:
①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②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重複50-100次/組,每日4-6組;
③股四頭肌、臀肌等長收縮(交替繃緊、放鬆肌肉),重複50-100次/組,每日4-6組;
④仰臥位時,通過屈曲對側髖關節以伸展患側屈髖肌;
⑤可以適當在床上半臥,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
⑥拔除引流管後,開始在醫師或康復師指導下下床活動,使用助行器或者扶雙柺練習站立(患側肢體何時負重請諮詢手術醫師)。
3、 術後第2~3天:
在以上鍛鍊的基礎上練習行走,行走時助行器或雙柺先前移,再是身體前移,然後抬起患肢,讓後跟先著地,再逐漸全足平放地面,最後移動健側肢體;
4、術後第3~4天:
進行站立位的患髖前屈、後伸及外展鍛鍊,每個動作10-15次/組,每天4-6組;注意動作幅度緩慢增加,屈髖時膝部不應高於腰部(屈髖超過90°),避免做內收動作;
5、術後7~10天:
可增加練習上下樓梯,有他人輔助,每次上下一層樓梯,遵循“上樓先上健肢,下樓先下患肢”的原則;
6、術後2~3周:
除上述功能鍛鍊逐漸加大運動量外,若有條件,可進行原地踏車練習,保持車速15~20km/h,以騎車出現疲勞感為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