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鄭燕平

  頸椎外科治療新進展
  顯微內鏡下的頸椎管減壓

  頸椎後路顯微內鏡下的減壓手術是藉助管狀通道以及內窺鏡或顯微鏡下的微創外科手術。其目的是減少傳統手術入路所致的肌肉損傷。該手術技術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而且學習曲線陡峭。而其手術指徵與傳統頸椎後路開窗減壓術基本一致,包括後外側的頸椎間盤突出以及椎間孔狹窄。其術後1年的手術療效與傳統的椎板開窗以及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術的療效均相近。硬膜囊損傷的發生率在1%-4%之間,比傳統椎板開窗術略高。由於微創椎板開窗目前尚未顯現出明顯的優勢,其臨床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AO脊髓型頸椎病研究
  北美AO脊柱協會展開了一項包含有264位脊髓型頸椎病的多中心觀察性研究。除此之外,該研究還單獨加入了另外366位國際患者。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接受了頸椎前路手術,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後路手術。在對患者的基礎進行加權平均之後,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較術前顯著改善,而兩組之間比較並沒有顯著差異。在北美部分的研究患者群中,與臨床療效相關的因素有: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吸菸狀態、步態異常情況、合併心理方面疾患以及治療前的脊髓橫截面積。在國際患者群體中 ,來自亞洲、拉丁美洲的患者平均年齡低於北美患者,而且在亞洲患者人群中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更為常見。而且,患者心理方面疾患與患者的臨床療效沒有相關性。併發症的相關因素有:高齡、合併肥胖、糖尿病或胃腸道功能障礙等疾病、以及分期手術或行復雜的手術方式。

  頸椎融合術
  為明確在影像學方面判斷頸椎融合的最佳方法,頸椎研究協會進行了一項系統性的文獻回顧研究。而最佳的首選判定方法是測量頸椎側位片上相鄰棘突尖端的距離,比較頸椎過伸與過曲位時,該距離的變化情況。如果動力位上棘突尖端距離變化小於1mm,就認為達到頸椎融合。如果有必要進一步的評價,則建議行CT掃描。
  併發症
  吞嚥困難是頸椎前路融合術後最為常見的遠期併發症。應用氟羥潑尼鬆龍或者最近使用浸有甲基強的鬆龍(Depo-Medrol)的明膠海綿置於咽後間隙可以顯著減少吞嚥困難的發生率。目前為止,雖然該方法尚未見對影響融合以及導致食道穿孔的報道,但其可能的副作用仍有待進一步論證。其他減少吞嚥困難發生率的方法包括: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氣管、食道的推移訓練,減少術中食道牽拉時間,避免使用骨誘導發生蛋白(BMP),使用低切跡或者更加平滑的頸前路鋼板,減小氣管內插管的壓力。而且,術後吞嚥苦難的發生率還與術前患者的心理因素有關。
  國家手術質量改善研究專案(NSQIP),是一項可以用來明確特定術後併發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質量改善計劃。該研究計劃中的資料結果顯示,頸椎前路手術的術後切口感染率明顯低於頸椎後路手術。術後刀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有:體重指數大於35kg/m2,手術時間大於3小時以及長期使用皮質激素藥物。對切口內使用萬古黴素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組較對照組術後刀口感染率下降約63%到89%。然而,由於受到混雜因素的影響,該研究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