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急性增生性傳染病,小兒期常見。
一、臨床表現
1、發熱:絕大多數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發熱,體溫波動在38~40,熱型不定,熱程數日至數週甚至長達數月。發熱雖高,中毒症狀卻較細菌性咽炎為輕。
2、淋巴結腫大:每一病例均有,為本病特徵,主要累積雙側頸部淋巴結,雙側可不對稱。其他各處淋巴結也可腫大。
3、咽頰炎:80%患兒出現咽痛或咽頰炎症狀,咽充血,扁桃體腫大,可有滲出或假膜。4、肝脾腫大:見於70%病例,多出現於發病第一週時,可有肝功能異常,黃疸少見,重者可發生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
5、皮疹:可出現斑丘疹,多在病程第4-10天出現,應用氨苄西林鈉後皮疹出現率高達90%。
二、輔助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增高,以淋巴細胞為主,異常淋巴細胞10-90%,呈泡沫型,不規則型和幼稚型,發生溶血性貧血時紅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增加,免疫異常可導致粒細胞缺乏或血小板減少。
2、EB病毒抗體測定:以下結果如出現一項或多項,即為本病急性感染的指徵:1)抗VCA-IgM抗體滴定效價1:10或更高;2)抗VCA-IgG抗體效價在1:320或更高;3)抗EA-D抗體效價在1:10或更高;4)血清中未出現抗EBNA抗體。
3、血清嗜異凝集反應:一般認為1:40以上即為陽性反應,1:80以上更具有價值。於起病5天后即可呈陽性反應,2-3周達高峰,可持續2-5個月。但有10%患者始終陰性,尤其是5歲以下小兒。
三、併發症:本病為全身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發生多種併發症,影響預後。
1、血液系統:可有Coomb's試驗陽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出現於病程的1-2周,且大多可在1個月內停止發展,另可發生粒細胞減少,嗜酸細胞增多,全血細胞減少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神經系統:0.37%-7.3%患兒可出現此類合併症,症狀差異很大,以橫貫性脊髓病為最嚴重,其它如小腦病變、腦膜、脊髓、顱神經和周圍神經都可能受累而出現不同的神經系統症狀與體徵。
3、消化系統:肝功異常多不嚴重,可有黃疸,曾報告有肝壞死,自發性脾破裂,食道靜脈曲張。
4、呼吸系統:上呼吸道梗塞,扁桃體周圍膿腫,咽喉部水腫,肺炎,胸膜炎或胸腔積液等。
5、心臟:心電圖非特異性T波改變或輕度傳導異常,心肌炎和心包炎少見。
6、眼部:可併發結膜炎,視神經炎,偏盲,斜視,眼瞼下垂等。
7、泌尿系統:血尿,蛋白尿,腎炎,腎病,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8、其他:慢性疲勞綜合徵,中耳炎,腮腺炎等。
四、治療
本病常為自限性,若無併發症,則大多預後良好,病程約1-2周,但也可反覆,少數患者恢復緩慢,可達數週甚至數月之久。目前本病尚缺乏特異性治療。
1、一般治療:急性期臥床休息2-3周,加強護理,避免嚴重併發症。
2、抗病毒治療:病毒唑10-15mg/kg.d,分2次靜脈滴注,療程5-7日;阿昔洛韋5-10mg/kg.d,溶於10%葡萄糖100ml中靜點,療程5-7日;重症可用a-干擾素100萬μ肌注或溶於10%葡萄糖100ml中靜點,療程5-7日。
3、 對症:退熱,止驚,鎮靜,保肝治療。對重症併發心肌炎、嚴重肝炎、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可短期應用激素,經濟條件好者可用丙種球蛋白,400mg/kg.d,連用5天。伴發細菌感染時可使用抗生素,忌用氨苄青黴素,(因用後皮疹發生率可達95%),可選用青黴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