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障礙是常見的心理障礙,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徵,常伴有自主神經紊亂、肌肉緊張與運動性不安,臨床分為廣泛性焦慮障礙與驚恐障礙等。大多起病於20~40歲。
常見對焦慮障礙的認識有以下誤區:
1、靠個人意志都可以完全克服。意志堅強面對情緒困擾,確實有積極作用,僅靠個人意志並不能克服焦慮,還需要專業、系統的方法才能成功,如專業自助書籍、心理諮詢,較嚴重的需藥物幫助。
2、個人性格問題,必須將性格完全扭轉過來,才可能克服焦慮障礙。可能有些患焦慮障礙的人性格內向,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因素,如家族遺傳、腦內神經遞質,長期沉重壓力、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因此,無需刻意扭轉性格,有針對性的處理才是關鍵。
3、只要定時按量服用精神科藥物,就可以治癒。藥物確實對焦慮障礙有幫助,但焦慮障礙的成因並非單純生理因素引起的,個人適應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處理壓力的錯誤方法也是關鍵所在,因此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是相輔相成的。
4、生活上不時會出現焦慮的感覺,這些感覺出現就是患上了焦慮障礙。日常生活中有焦慮的感覺是人之常情,沒有誰可以做到真正的無憂無慮。首先,分辨自己的焦慮是否“過多”、“長期”、“不必要”;其次,要留意這種焦慮情緒是否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如導致不能上班、上學等。只有滿足以上兩條的焦慮才需要我們重視及處理。
5、患上焦慮症的人是因為生活太緊張,只要學會放鬆心情、去旅遊散心就沒問題。放鬆心情、旅遊散心,對緩解焦慮有幫助。焦慮障礙並非單純是生活過度緊張的問題,焦慮情緒背後的負面思維方式和與之相關的負面行為才是關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