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經常會遇見頻繁眨眼、清嗓、伸脖、聳肩等表現的兒童,經常被以倒睫、結膜炎等眼睛疾病,或感冒、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癲癇、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無效,做各種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的患兒。殊不知,這些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
抽動症又稱習慣性痙攣或短暫性抽動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抽動障礙,發病率約為1%-7%,好發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兒童,男孩多於女孩,常表現為單純性的身體某部位肌肉或肌群(通常以眼肌、面肌多見)突然快速不自主的反覆抽動,如眨眼睛、擠眉、皺額、咬脣、露齒、張口、點頭、搖頭、伸脖、聳肩等動作。少數可出現簡單的發聲抽動,如單純反覆咳嗽、哼氣、清嗓等動作。有時患兒也能意識到,但無法控制,遇情緒緊張或疲勞時加重。一般持續幾周到幾月,很少超過一年。若病程超過一年者稱為慢性抽動障礙,還有的以多種肌肉抽動與發聲同時出現,稱為抽動-穢語綜合症。
抽動症的發病原因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有資料顯示,抽動障礙患兒的家族成員患抽動症者較一般人群多見。
2、軀體因素 軀體區域性某種疾病如眼結膜炎、倒睫、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眼肌、面肌部自主抽動,當局部疾病消失後,抽動症狀仍然存在。
3、社會心理因素 如精神緊張、家庭不和、親人死亡、學習負擔過重及教育方式、親子關係不良等,使抽動成為心理應急的一種表現。
4、器質性因素 部分患兒曾有圍產期損傷史,如產傷、窒息、早產、宮內感染等。約有5%-6%患兒腦電圖檢查異常,約有25%的患兒頭顱CT異常,並伴有一些神經系統“軟體徵”。
5、藥源性因素 某些藥物如中樞興奮劑、抗精神藥等,長期不恰當或大劑量的應用可產生抽動反應。
大多數抽動症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一般對日常生活無影響者無需治療,個別患兒可選用心理治療,包括支援性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行為治療等,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精神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