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 祿韶英

  外周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患者大部分有運動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受限,從而導致軀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下降。PAD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影響到下肢的血液供應而出現症狀。PAD患者經典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瘸腳):活動導致可逆的下肢肌肉不適,休息約10分鐘後可恢復。這種不適表現為活動時肌肉疲乏,疼痛或痙攣,休息可緩解。症狀最常出現在小腿,但也可以累積到大腿和臀部。這類患者臨床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是外周動脈疾病的一種表現,病人具有典型的慢性缺血性靜息痛,或具有缺血性面板病變,如:潰瘍或壞疽。CLI的概念只能被應用於與慢性缺血性疾病有關的病人,即缺血癥狀持續超過2周的病人。

  抗血小板藥物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

  ①抗血小板藥物可有效地預防PAD患者的血栓事件的發生

  不同型別的下肢缺血患者其治療策略不盡相同。對於間歇性跛行患者,單純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藥物治療並不能改善步行距離。但因為PAD的患者往往同時合併有心、腦血管病變,或存在相應的危險因素,如抽菸、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而抗血小板治療可以有效地減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是一、二級預防的常規用藥。

  氯吡格雷(波立維)的應用日益廣泛。作為第三代抗血小板藥物,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在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發生上,它被認更為有效。研究表明:與阿司匹林(325mg/日)相比,氯吡格雷(75mg/日)在降低心梗、卒中、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方面,略具優勢(5.32% vs 5.83%)。CURE實驗證實,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劑300mg,75mg/d)長期用於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症(ACS)患者病情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兩者的聯用已成為冠脈支架植入術後一個月的標準治療。最近的CREDO試驗證明,長期使用氯吡格雷(1年)可有效降低經皮冠狀動脈成型(PCI)術後缺血性事件的發生。

  西洛他唑是一種磷酸二酯酶III的抑制劑,具有擴張血管,調節代謝和抗血小板的作用。6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證明,西洛他唑和安慰劑相比,明顯地改善了最大踏板運動能力,延長了間跛距離。

  ②抗血小板藥物可有效地改善血管重建後的通暢率

  儘管長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療會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降低所有PAD患者心、腦、外周血管事件的危險,但對於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目前仍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藥物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療結果。研究CLI人群存在一定得困難,因為相當數量的病人在縱向研究中死亡,從而導致資料的不完整,和結果的不可靠。

  各種方式的血管重建術(血管旁路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是有效治療下肢缺血的措施。有關阿司匹林在血管旁路術後的作用,已有多個試驗證明:應用阿司匹林可以改善旁路血管的遠期通暢率,降低了旁路血管的二次手術率。阿司匹林劑量-效應關係仍未完全明確,但從長期的臨床試驗觀察來看,75~150mg/日,是相對有效而胃腸道不適反應及出血風險相對小的最佳劑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