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經常碰到有些人頸部出現腫塊,但不痛不癢,也不被重視,但這些腫塊很可能是惡性腫瘤轉移所引起的,許多人直到病變較晚才來就醫,而延誤了治療。
許多頸部腫瘤多為無意中發現,臨床僅僅表現為頸部腫塊,而無其他症狀,尤其是腫瘤的早期。如頸部腫瘤常見的甲狀腺癌、結節性甲狀腺腫,發生於頸淋巴結的惡性淋巴瘤和各種轉移癌(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頸淋巴結轉移),以及涎腺腫瘤(腮腺或頜下腺的良、惡性腫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經鞘瘤等,多無疼痛、面板紅腫等症狀體徵。此時,患者常常因為沒有其他症狀而忽略腫瘤的可能性,從而造成治療的延誤。一些惡性腫瘤一旦失去早期診治的機會,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再去就醫時,往往已屬晚期,很難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另外,頸部一些需要外科治療的類瘤樣病變,如腮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也多表現為頸部無痛性腫塊,易為患者所忽視。
而頸部一些具有紅腫、疼痛等症狀的腫塊,應當更多地考慮化膿性炎症、淋巴結核等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炎症腫物。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腫瘤的晚期表現。
頸部腫塊的幾種表現:
炎性腫塊
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頸部炎性腫塊往往表現為頸部的區域性紅腫、疼痛,常伴有發熱,嚴重的可出現膿腫。另一類稱之為慢性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臨床往往表現為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大淋巴結,無疼痛與發熱,可以持續數月或數年,有少數患者可能是惡性淋巴瘤。
先天性疾病
頸部的先天性囊腫常指甲狀舌管囊腫等。甲狀舌管囊腫是一種出現在頸部舌骨水平的囊腫,女性病人頸部會出現類似男性的喉結,而男性病人常表現為雙喉結現象,囊腫可以隨伸舌運動而運動。
血管瘤
各類血管瘤也是頸部的常見腫瘤,多見於兒童。
良性腫瘤
最多見的是甲狀腺腫瘤,腫瘤位於氣管兩側,也可以發生在氣管表面,隨吞嚥上下活動,可以單個,也可以多個。其次常見的是唾液腺腫瘤,由腮腺病變引起的腫瘤,往往會在耳垂下或耳屏前出現腫塊,臨床稱之為腮腺混合瘤。還有一類腮腺良性腫瘤,好發生在55歲以上中老年人,腫瘤多位於耳垂下,可以單側或雙側,臨床稱之為腺淋巴瘤。
惡性腫瘤
頸部的惡性腫瘤可以分為原發性或轉移性兩類。
原發性惡性腫瘤
頸部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該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其早期症狀與甲狀腺良性疾病無異,但可以通過頸部轉移的淋巴結而明確診斷。其次常見的是唾液腺腫瘤。早期病變與良性病變類似,晚期可出現面癱、張口困難、面部麻木、伸舌時舌尖偏向病側。當腫瘤發生在腮腺時,約10%為惡性,若在頜下腺約50%為惡性,故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頸部還有一類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
該病常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也可同時伴有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常伴有發熱,需病理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喉癌、下嚥癌也是頸部常見腫瘤,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痰血、頸部淋巴結腫大,通過喉鏡檢查常可明確診斷。
轉移性惡性腫瘤
頸部有豐富的淋巴系統,接受除下肢以外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引流,這極易將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到頸部,所以診斷頸部轉移性癌的原發病灶有時非常困難,但根據轉移病灶的部位,往往可以發現原發病灶線索。但頸側部的轉移性腫塊多數來源於鼻咽癌、喉癌、甲狀腺癌、扁桃體惡性腫瘤等。頸根部的轉移性腫塊還可以是肺癌、食管癌的頸淋巴結轉移。
如果出現了頸部腫塊還是應該儘早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我科在頸部腫塊、各種頭頸部腫瘤、甲狀腺腫塊的診斷治療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