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神經上皮的全層缺損。1869年由Knapp報道並提出黃斑裂孔這一名稱,並認為與外傷有關,一直無有效的治療方法。70年代初開始採用對黃斑裂孔電凝、冷凝及矽膠墊壓術,由於對黃斑部損傷較大,這種手術方式逐漸被淘汰。
1988年Gass提出玻璃體後皮質切線牽引學說。90年代玻璃體手術加內界膜剝除和生物輔助劑的應用治療黃斑裂孔及先進的檢查裝置如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視網膜斷層攝影儀(HRT)、視網膜厚度分析儀(RTA)應用,為黃斑裂孔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一、 黃斑部的解剖特點
黃斑直徑大小約5.5L,居於視盤顳側4.0L,低於視盤中心線下0.8L。黃斑區可分為幾個區域:中心(央)凹(fovea centralis)在黃斑中央,是從視網膜表面低下去的地方,直徑約1.5L或1.0DD,檢眼鏡下可見暈樣光環相當於中心凹邊緣。中心小凹(foveola)在中央凹的中央,直徑約0.35L。中心點(umbo)在中央小凹的中央,檢眼鏡下可見光點名為黃斑中心反光。旁中心凹區(parafoveal area)在中心凹周圍有0.5L寬的光環,該部位有視網膜節細胞、核心層和Heale外網層故而最厚。中心凹周圍區在旁中心凹外圍寬1.5L的環區。
二、 黃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臨床表現
1、症狀:中心視力明顯下降,視力通常為0.1或更差,視物變形,中心暗點。主要原因為①裂孔處無視網膜感光細胞,②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③裂孔周圍囊樣水腫,④裂孔周圍視網膜不同程度變性。
2、眼底:黃斑區有一圓形或橢圓形視網膜缺損,呈暗紅色、邊界清,一般小於1PD,基底可有黃白色小點狀沉著,三面鏡裂隙燈檢查光線中斷。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在動脈期黃斑區即可見與裂孔大小一致的強熒光,無滲漏,不擴散,隨背景熒光的消散而消散。呈典型“窗樣缺損”改變,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
4、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利用低相干光在眼內獲得高解析度的活體組織橫斷面。黃斑裂孔表現為黃斑區神經上皮缺失,若神經上皮全層缺失則為黃斑區全層裂孔,若神經上皮部分缺失則為黃斑板層裂孔。
5、視功能檢查:測定黃斑部視功能常選用視覺電生理。包括明視視網膜電圖、閃爍光視網膜電圖、區域性視網膜電圖、多焦視網膜電圖等。其中mERG的改變明顯,表現為黃斑區視功能普遍降低,中心凹反應明顯下降或消失,作為評價視功能的客觀和敏感的指標,對分析病情的進展和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鑑別診斷
①黃斑假性裂孔(pseudoholes):指黃斑部實際上沒有組織缺失,而是由於黃斑周圍內表面的病變造成視網膜內陷的一種狀態。多由視網膜前膜收縮造成全層黃斑裂孔假像。可見三面鏡下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光帶完整、FFA顯示黃斑區無典型“窗樣缺損”改變、OCT檢查表現為中心凹成陡峭的形態相鑑別。如中心凹不受累視力大多正常或稍有影響。
②黃斑囊樣變性(macular cysts):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外層都完整,但視網膜內有液體積聚。眼底表現呈蜂窩狀,裂隙燈三面鏡檢查經囊腫的光線連續不斷,且輕度向前隆起。FFA靜脈晚期可見囊腔內有熒光積存。OCT表現為實際網膜組織完整及囊腔樣改變。視力在0.2―0.1之間。可發展成黃斑裂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