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脾胃病科 主治醫師 王雲鵬

  李某,女,59歲。2011年5月6日初診。患者低熱兩月餘,在某鄉鎮衛生院治療月餘,症狀未見明顯好轉,遂就診於安徽省名老中醫楊從鑫,刻診:口苦,低熱怕冷,口腔潰瘍,精神差,疲勞無力,舌淡紅苔白,脈弦弱。追問病史,初為外感,發熱惡寒,幾天後出現口苦咽乾,疲勞無力,納差,噁心嘔吐。

  予小柴胡湯加減,處方:柴胡15克,黃芩12克,制半夏10克,生晒參10克,生薑10克,大棗4枚,大青根20克,山豆根15克,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陳皮15克,甘草6克。5劑,日1劑,水煎服,分2次早晚溫服。

  5月12日二診:藥後自測體溫有所降低,但仍感低熱,納差,舌淡紅,苔白,脈弦弱。予上方加炒谷麥芽各15克,炒雞內金20克。5劑,水煎服。

  5月18日三診:患者自訴症狀無明顯好轉,仍睏倦乏力,低熱怕冷,納差,寒熱往來,舌淡紅,苔白,脈弱。證屬太陽少陽並病,方用柴胡桂枝湯加減,處方:柴胡20克,制半夏12克,黃芩15克,西洋參12克,生薑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葛根20克,陳皮12克,厚朴15克,雲苓15克。7劑,日1劑,水煎服。

  5月26日四診,患者自訴已無低熱,納食增加,精神明顯好轉,為鞏固治療,予上方去厚朴,加炙黃芪20克,以增強正氣。

  按:低熱是臨床常見病,多由外感之邪侵入人體,與人體正氣作鬥爭,如果正能勝邪則汗出熱退,如正不勝邪,其病為進,則汗出仍發熱。初感外邪大多在表階段由汗解之,如果外感五六天正氣還不能御邪外出,正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欲食,心煩喜嘔等症狀。

  方中重用柴胡、黃芩以祛邪,使半表半里之邪由外解之。半夏與生薑合用能夠健胃止嘔;人蔘、炙甘草、大棗扶正以抗邪。二診後患者仍有低熱惡寒,為太陽之證未罷。故用桂枝、白芍、葛根以解表。藥證相對,病告痊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