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射影像科 主任醫師 張彥彩

  最近有研究認為,CT輻射致癌的可能比過去認為的更大,人們應該重視過量使用CT的危險;並宣稱:現在CT佔釋放出的接收劑量的67%,病人的CT劑量是放射診斷中最高的;還估計,具有10mSv有效劑量的成人腹部檢查會增加致癌風險為1/2000。於是,個體患癌的小風險成為一個較大的公眾健康問題,那麼,多排CT輻射的相關性究竟怎樣?

  目前使用的CT掃描器

  在我國,新型CT掃描器DD多排探測器CT已裝備到縣一級,它是採用2個或更多平行排列的探測器,利用同步旋轉球管和探測器陣列的第三代技術裝備而成。由於其X線球管旋轉一週可以獲得多個層面的影象,因此,它又被稱為多層面CT掃描器。九十年代早期就有雙探測器或多探測器系統,多排探測器CT很快就被放射學家接受,2000年末超過了1000臺,世界範圍內使用這類CT掃描器的數量幾乎呈指數上升。

  多排探測器CT的優勢

  多排探測器CT的優越性在於:具有更好的密度和空間解析度、更快的掃描速度、更大的掃描容積。掃描速度可達到0.37秒,採集的資料實現了X、Y、Z三個方向上的各向同性,使對比劑的利用率提高。加之其利用血管掃描自動跟蹤技術,使被檢部位增強效果達到一致,避免因病人血液迴圈快慢或操作者對延時掃描時間判斷失誤而影響影象的強化效果。由此,多排探測器CT擴充套件了CT的臨床應用範圍,把CT從單純形態學診斷向功能性診斷推進了一步,如:腦和肺的灌注成像、動態心臟功能分析,以及實時4D成像等。據悉,16層CT的效能是傳統螺旋CT掃描器的25倍以上。更何況,當今的64層CT機已開始廣泛投入使用,且256層CT即將應用於臨床。

  輻射劑量

  多排探測器CT在整個掃描過程中可根據病人的體厚、密度狀況來適時調整X線輻射劑量,一改過去無論病人體質狀況如何均採用統一的X線劑量,做到X線劑量個體化,使低劑量和超低劑量的CT掃描成為可能,尤其對高對比結構,如:肺或骨骼,只需1mSv的有效劑量就可將肺血管CT的檢查效果做得很好。超低劑量應用可降至0.4mSv以下,此劑量相當於採用100速屏-片系統傳統後前位和側位胸片之和。

  “電離輻射是一種必需的能量”

  有資料證實:輻射誘導癌症劑量不成線性,只有閾值劑量率超過1Gy/年才會誘導癌症。通過當今從事輻射的工作者顯示:適當劑量率的輻射會顯著地減少非癌症死亡率。因此,有人認為:電離輻射可能是“一種必需的粒子能量”,就類似於我們為了良好的身體必須多種粒子元素。有事實證明,在落磯山脈自然輻射環境的年均水平是墨西哥沿岸的3.2倍,但墨西哥沿岸癌症平均死亡率高出落磯山脈的1.26倍。這可能是適當輻射劑量刺激免疫系統,以致於產生了一種人們難以接受的觀點:我們需要增加輻射來改善我們的健康的假說。

  CT檢查成為關注焦點

  如此低劑量的CT檢查為何能在當今成為關注的焦點呢?CT剛開始投入臨床使用時,它被認為是一個相對高劑量的技術,但運用CT檢查已超過了臨床價值。在當時,腦部沒有技術能達到CT水平,就是體部CT開始應用時,也主要是用於惡性病變的患者。因此,其放射劑量較少關注。可現在不同了,CT技術更廣泛的使用,不僅是年紀小的病人,還拓展到了良性病變患者。所以,放射防護被認為是頭等大事。

  劑量加大的原因

  影象質量和射線劑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有時為了增加影象的解析度或減少影象的噪聲,我們就需要增加掃描的射線劑量,這對於診斷而言或許是有利的,但同時患者卻額外多承受了X射線的輻射。儘管對成像病人的愛護是醫學影像學家的首要責任,但是,沒有好的影象質量就有漏診的可能,為此必須提高影像質量,但這又是以獲得放射線為代價的。

  而公眾劑量顯著上升的趨勢歸因於CT使用的上升,主要是使用方便,早期CT掃描具有嚴格的檢查適應證,且開展這項檢查就意味著耗時。而今,新技術的使用使CT診斷範圍的適應證越來越多,臨床醫生也越來越來依賴於成像,加之醫療官司的增多,患者對CT的迷信等等,使用CT的利用率在大幅度上升。

  輻射的危害

  CT檢查屬於X線檢查的一種,而X射線又屬於電離輻射,它在對人體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生物效應而造成人體的傷害。一次掃描的輻射劑量,除掃描層面內的劑量外,掃描範圍外的區域也存在相當劑量的散射線。DNA雙螺旋結構打破是導致細胞影響的關鍵性損傷,輻射誘導突變基因或從雙螺旋結構打破畸變增多可最終導致癌症。

  兒童比成人更敏感

  當成人的放射劑量用於新生兒或幼兒時,劑量效應上升50%以上。此結果是由於大物體(成人)中心劑量是表面劑量的一半,而對於小物體(兒童)的中心劑量幾乎就是全部表面劑量。加之,兒童對於放射線影響的靈敏度是中年成人的10倍多,女孩對放射線比男孩更敏感。兒童的放射暴露癌症致死機率預計高出成人每劑量單位的2-4倍,兒童快速的細胞增殖和自身更長的平均壽命兩者都會造成其產生後遺效應的風險增加。

  影響輻射損傷的因素

  X射線作用於機體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受輻射性質(種類和能量)、X線劑量、劑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範圍的影響;同時,也與年齡、性別、健康情況、精神狀態、營養等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同時,還存在組織對X線照射的感受性差異:

  高感受性組織:造血組織、淋巴組織、生殖腺、腸上皮、胎兒。中高感受性組織:口腔粘膜、唾液腺、毛髮、汗腺、面板、毛細血管、眼晶狀體。中感受性組織:腦、肺、胸膜、腎、腎腺、肝、血管。中低感受性組織:甲狀腺、脾、關節、骨、軟骨。低感受性組織:脂肪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放射防護的目的與原則

  放射防護的目的在於保障受檢者和放射工作及其後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發生有害的非隨機性效應,應將隨機效應的發生率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為此,必須建立劑量限制體系:包括輻射實踐的正當化、防護水平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等三條基本原則。

  輻射實踐的正當化,是指醫學影像學的放射檢查必須具有適應證,避免給患者帶來診斷和治療負面效應的輻射照射。放射防護最優化,是指在保證患者診斷和治療效益的前提下,所實施的輻射照射劑量應儘可能地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

  此外,還必須建立照射外防護,包括:縮短受照時間、增大與射線源的距離、遮蔽防護。一句話:合理降低個人受照劑量與全民檢查頻率。

  被檢者的防護

  對於被檢者來講,首先要提高國民對放射防護的知識水平。因為X射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儘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掃描中儘可能地配合醫生進行檢查,並做好充分的檢查前準備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掃描。

  對於操作者來談,要正確選用X線檢查的適應證;提高影像轉換介質的射線靈敏度;避免操作失誤,減少廢片率和重拍片率;掃描中儘可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掃描;掃描時儘可能讓陪伴人員離開,必要時應讓陪伴人員穿上鉛防護衣並儘可能離球管遠一些;掃描時,在不影響診斷的情況下,儘可能縮小掃描野,降低掃描劑量;對於患者,應做好掃描區以外部位的遮蔽防護;定期檢測掃描機房的X線防護和洩漏等情況;嚴格執行防護安全操作規則。

  對公眾的個人劑量當量限值,即,對公眾個人所受的輻射照射的年劑量當量應低於下列限值:全身:5mSv(0.5rem);單個組織或器官:50mSv(5rem)。醫學影像學家、廠商以及國家監督機構必須齊心協力,將CT的放射劑量降到最小,必須充分意識到兒童對於放射線有較強的敏感性,以確保獲取最低劑量的診斷性影像,使合理使用低劑量(ALARA)成為現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